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陈强 最浅的深刻,最好的坏人

2012年07月11日 10:33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肖良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陈强

翻看陈强老爷子晚年的照片,《红色娘子军》里霸气外露的南霸天,已经变成了慈眉善目的老头,容貌酷似《麦兜的故事》里春田花花幼稚园的校长。相貌的变化也折射出老爷子的演艺之路,从革命正剧里的大反派,变成了喜剧影视里的开心果。

30年前,人们提起陈佩斯,总要附带解释一句:陈强的儿子。30年后,人们提起陈强,标签是:陈佩斯的爸爸。这几日,报纸、网站、论坛……标题都是“陈佩斯之父病逝”。时间通过这种方式在人们的记忆中执行着筛选的工作。

半个世纪前,由周恩来总理倡议,以《大众电影》的“百花奖”投票形式,票选出赵丹、上官云珠、孙道临等22名“新中国人民演员”,俗称“22大明星”,陈强是其中之一,也是惟一因反派角色入选的演员。

不要给他献花!

新中国成立前,《白毛女》还是一出歌舞剧,当时身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工团的陈强被选为黄世仁的扮演者。“当时我以为让我演杨白劳呢,演杨白劳好办,表现出老年人老态龙钟的感觉就行了。可黄世仁又帅又坏,还是个地主,我真有点儿憷头了。”

编剧于敏回忆当时的陈强,“他不愿意演,他觉得自己还没结婚,演个坏蛋以后没有姑娘能看上他。他就跑到导演王滨那儿去磨,最后王滨实在没办法,说这是上面指定的任务,他才同意。”

“上面指定的任务”是一切新中国演艺工作者的宿命,陈强就是典型的由党一手培养起来的文艺工作者。自幼家境贫寒的他跟父母逃难到太原,中学时代即参加进步戏剧演出活动,并随战地总动员宣传团在晋西北演出。1938年,刚刚20岁的陈强来到火红的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表演理论和技巧。

陈强的演艺之路充满了“第一”:解放区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陈强主演;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陈强参演;新中国第一部立体电影、桑弧导演的《魔术师的奇遇》,戴着红蓝眼镜的观众看陈强扮演的魔术师向大家抛出彩球,大开眼界……陈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发展的见证者。正是这种特殊的全程参与,让他荣膺了第17届百花奖的“终身成就奖”。

早年的观众简单纯朴,《白毛女》以歌剧的形式在基层演出时,激动的战士难抑对地主黄世仁的仇恨,举枪瞄准台上的陈强,打算毙了他。而《白毛女》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演出结束后,奥地利姑娘上台给演员们献花,鲜花送向陈强手中时,台下一个老大娘气愤地高声嚷嚷:“不要给他献花!”

1959年夏,谢晋筹拍《红色娘子军》,请陈强出演南霸天。对于同样的地主角色,陈强给出了不同的表演方式,“黄世仁和南霸天恰是‘一北一南’,做派应该有所不同。应该重点突出南霸天的傲慢、目空一切,却又外强中干的个性特征。”这个角色令陈强成为首届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并在亚非电影节上,为中国在国际电影节赢得了第一个最佳男演员奖。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新中国首个“国际影帝”——当时中国银幕上遍地开花的都是浓眉大眼、根正苗红的“英雄儿女”,反派人物能得到喝彩,是个意外。

急需地痞流氓

在电影《三年早知道》中,陈强展现出了他的喜剧天分,所以当《瞧这一家子》筹拍时,导演一下就想到了他。这部汇集了刘晓庆、方舒、马季等明星的喜剧如今已成经典,这也是陈强重回大银幕的第一部作品。角色确定后,陈强仍不忘给儿子“走后门”,他把陈佩斯拉到导演王好为面前:“这是佩斯,他想试试这部,行吗?”

王好为说,当时正好需要有个人演陈强的儿子,陈佩斯跟陈强的相貌非常像,又很有喜感。为难的是,剧本里的嘉奇是个斯文的青年,而陈佩斯头发太稀少,剧组只好为他准备了假发套。

“当时和父亲合作,我很不自信。这个戏几乎是父亲手把手教我的,他先给我演一遍,我就照着模仿一遍。当年也没有可参照的喜剧电影,我只能一遍遍反复看卓别林的电影。”每次提及这部电影,陈佩斯总是深谢父亲,“是他告诉我,演喜剧最需要功底。”

陈佩斯从小不爱学习,打架滋事,没少挨老爹的胖揍。15岁去内蒙兵团,每日耕作劳动,有整整半年没吃过肉,饿得不行的时候,求老爹给他寄点钱和粮票,陈强也不给他寄。“我一直觉得爸爸对我有成见,偏爱哥哥和妹妹。”

兵团里总是吃不饱的日子让陈佩斯决心报考艺术团体,原因就是文工团每月有45斤粮票。陈强把没有任何表演功底的陈佩斯关在家里,亲自教授他台词,吊嗓子,走台步。当时陈强因为饰演过反面角色,已经被打倒成了右派,陈佩斯自己的相貌又比较抱歉,先后报考了很多剧院团都没被录取。但当在儿子身上发现了演戏天赋,陈强从严父变成了慈父,他通过老搭档“喜儿”的饰演者田华,让陈佩斯“走后门”作为特别考生报考了八一电影制片厂。

八一厂答复:“我们这里正缺演匪兵流氓地痞的演员,如果他愿意演就来。”

再也回不来了

自《瞧这一家子》父子合作后,陈强跟儿子搭档的喜剧之路从此启程,在《夕照街》里,父亲“老奎”和儿子“二子”的角色关系开始定型。陈强建议陈佩斯多在喜剧上下功夫。陈佩斯回忆:“那时,我父亲心理状态非常好,虽然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但心里充满了光明,向往幸福生活,那个年代‘伤痕文学’正流行,我和父亲都不认为这应是社会的主流文化。父亲想把《夕照街》里我的‘二子’形象和父亲塑造的老北京形象固定下来,再向前发展。”“天生我材必有用”系列在此基础上诞生:《父与子》、《二子开店》、《傻冒经理》、《父子老爷车》等影片,贯穿了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成为时代的缩影。

电影里的老爷子顶真教条,生活中的老爷子教子规矩也不少。陈佩斯回忆说,他29岁才结婚,婚后第一次回父亲家吃饭,陈强对他说:“二子,我一直对你说,演戏要讲戏德,不抢戏、不压戏,这些你都做到了。今天我要说,做丈夫要有夫德,小王工作辛苦,在手术室一站就站好长时间,回家很累,家务事你得多揽点。抢戏是没戏德,而抢活则是夫德。”说完还拿来一根尺子递给儿媳妇,“往后要是二子胆敢欺侮你,你尽管顶他,这就是御赐钢鞭。”

斯人已去,公认是孝子的陈佩斯满眼是泪,默默无言。只有他母亲,在凝视老伴遗体的时候,说了句:“再也回不来了。”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陈强 考生报考 陈佩斯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