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何炳棣先生的人口研究
清朝民数研究的问题
乾隆五年开始实施民数汇报,实质是人口登记,即利用原有的户籍管理——保甲制对户籍人口进行统计汇报。何先生对此制度进行了研究,利用的基本资料是《清实录》、《清朝文献通考》以及地方志、文集等,而研究民数的最原始资料是各地上报的民数奏折与黄册。何先生未发现福建的台湾府与贵州存在着制度中没有的流寓人口,台湾、贵州、广西存在着制度中没有的少数民族人口,而这些在奏折中都有明确的记录。规章制度与实际执行往往不一致,民数奏折与黄册反映的民数汇报执行情况以及各地的差异,在官修的史书、政书中很多都没有反映出来。
乾隆皇帝宣称民数汇报只“用以验盛世闾阎繁富之征”,精确的民数并不是其首要目的。官方因行政成本及担心可能导致的社会骚乱,一直避免“按户清查”,因此民数汇报的结果有明显的随意性和官方操作性,其准确性远不能与民国时期的人口登记、普查相比。自乾隆六年至四十年,广东上报的民数一直有小数点,而民数与赋税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何先生发现了这一事实,不知又将如何解释。但他却认为清朝乾隆到道光时期的民数统计“比较有用”或“有些用处”,并据之估计出这一时期的人口数,而民国时期却被他认为是“人口统计学的真空时期”,完全不能利用。
清朝宣统普查的问题
宣统人口普查是中国第一次的现代人口普查,是首次宪政运动的产物,普查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国会与地方各级的自治选举。何先生对宣统人口普查完全否定,他最有力的根据:“警察应是1908—1911年普查的惟一承担者,但实际上不少省份由于缺乏经费,还没有建立警察部门。”如果真的如此,那么他的论据是很有力的。但实际情况却是,无论普查的制度规定,还是实际的执行,具体承担普查任务的是地方自治董事会或乡长,以总董或乡长为“调查长”,董事或乡董为“调查员”,在地方自治尚未建立的地方,则由各监督率所属巡警并选派本地绅董办理;地方行政长官任监督。何先生并不熟悉此次普查制度,难免出错。他否定宣统普查的另一重要理由将在讨论民国人口时再涉及。
民国人口的问题
何先生认为清末到民国所有的官方人口数字都不可信,因此尽管书名表明其研究期间是从1368—1953年,但他实际上放弃了对1902—1949年间中国人口总数的研究。他把1936年发布的内政部修正数419,640,279人,误认为是1916—1917年公布的民国元年普查结果,他引用的宣统普查人口数是威尔考克斯的估计——341,913,497人,因此他认为“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比1911年的数字(宣统普查数)猛增78,000,000的原因”。这是何先生彻底否定宣统与民国元年普查的另一个重要证据。威氏误将宣统普查阶段性的结果当成了最终结果,因此估计完全错误。总之,何炳棣引用的两个数字都是错误的,它们既不是他认为的宣统普查数,也不是他认为的民国元年普查数,因此他以这两个错误的数字来否定两次普查完全错误。所有大规模的人口统计都有误差,因此就全面否定,并非正确的研究态度。明朝初年、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的人口统计比宣统普查、民国时期的误差要大得多,何炳棣却认为前者较可靠并且彻底否定后者,这不仅是误读史料,而且是持双重标准,并完全回避了对后者的研究——这些大量的、详细的、系统的数字需要人口统计才能解读。
何先生的“前言”与费正清为本书所写的“序”,均阐明本书仅是制度史与经济史方面的著作,不是历史人口学著作,并未运用人口统计分析。研究人口不能回避制度研究,统计分析再精妙,根据的如果是错误的资料和数字,得出的结论只能是毫无意义的、错误的。
但即使局限于制度领域,何先生的研究也存在大量的、系统性的错误。
清朝留下了数以千万件计的、完整的、系统的中央政府档案,再加上各地方的档案,浩如烟海。研究清朝的问题不利用这些原始档案,而只利用官修的政书、志书、实录一类史料,是远远不够的,这是研究清朝与之前各朝代根本性的不同。研究民国的情况则与清朝类似。何炳棣上述所有的错误,几乎都与其引用的二三手资料有关。
被忽视却更有价值的下半卷
本书更有价值的并非其上卷,而是一向被相对忽视的下卷(题为“影响人口的诸因素”):农业技术的提高、美洲新作物的引进以及清朝的“仁政”,导致人口达到了空前的高峰,而到了18世纪“最后25年时,深思熟虑的一代中国人已开始为从该世纪最初数十年来已习以为常的生活水准明显的下降所震惊”。早在1959年,何先生通过定性分析,指出了清朝中期马尔萨斯式的人口危机,这才是本书最重要的学术贡献。但学界关注与肯定更多的,却是价值远被高估的上卷。
现代学者通过历史人口的微观定量研究,证明了18世纪后半期确实是中国人口的一个重大转折,婚龄上升,生育间隔变长,生育数减少,死亡率上升……这些指标是经济恶化、生活水平下降的有力证明。这些研究证明了18世纪后半期是中国人口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已经面临着全面性的人口压力,社会、自然环境全面恶化。在这个大背景下,传统农业经济已经无法维持数亿民众的生活水平,如果没有经济的全面转型,没有产业革命,生产力没有质的飞跃,则必然会发生全社会的经济危机以及伴随的政治危机,以后的历史将充分证明这一点。
随着时间推移,现实变成历史,历史变成传说,传说变成神话,这几乎是一个规律,近来在学术史界尤其如此,但学术首先还是要尊重事实,更不能参与学术造神。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