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界诺奖获得者王澍:越自信的地方越不需要地标
多年来,建筑师王澍专注于把中国古代“造园”的手法和方式融入现代建筑,注重材料再生及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尽管没有得到国内建筑界应有的认可,却赢得了国际上的关注。2010年,他就曾获过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特别荣誉奖,成为中国首位登上该展领奖台的建筑师。而近日,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也第一次把殊荣颁给这个中国人。
王澍曾说,自己最想成为宋代的建筑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说,在当代中国做建筑,诱惑太多。他认为,真正的建筑师不应该把建筑设计当成生意,“做建筑必须真诚”。
在北京颁奖是早就定好的
新京报:普利兹克奖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今年是你摘得大奖,大家都感到挺突然的,因为往年都要在3月底揭晓,而且今年颁奖地还在北京。
王澍:我自己也感到很突然。颁奖前几天,评审委员会让我准备材料,没想到这么快就宣布了。事实上,此次在北京颁奖是早就定好了的。一般来说,选在哪个国家颁奖并不意味着哪个国家的建筑师会得奖。此次完全是个巧合。
新京报:此前的获奖者都是国外建筑师,此次是中国建筑师零的突破,你怎么看此次获奖?
王澍:能持续地以非常真诚的态度去创作,而不是把它当成生意,就一定会有某种结果产生。我觉得做建筑必须真诚,而且要坚持足够久的时间,因为在中国诱惑太多。
“传承”关键在于生活态度和方式
新京报:你的创作一直基于传统的中国建筑,但你也提到过,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继承传统已经很难了。
王澍:传承传统集中在创造性的传承上。传统是死的,它不会说话,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用创造性的方式与传统对话,之后形成一种传承关系。就我个人而言,你的文化中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不是套一个中国传统符号就说是传统了。
过去差不多10年,我感兴趣的都是用小料做出大空间。中国建筑传统很重要的是工匠技术,很难想象,要是没有这种工匠技术,这个传统还能维系,因为“活”的继承就是要工匠来继承。我们做现代建筑的时候,一定要给传统工匠留出大量的“活”、大量可操作的机会。
中国对自然山水也有种美学传统。中国喜欢自然通风的环境,我做的房子都是自然通风的。如果必须要有空调,也要划出足够的自然通风区域。
我感兴趣的是自然材料和自然建造,让自然属性的材料和用这种自然属性材料来建造的方式传承下去,这不仅对中国建筑有价值,对世界的建筑探索都有价值。
■ 热点回应
被抄袭我其实挺高兴
我做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十六七万平米的建筑,都是用废的材料。很多人当时确实说过,拿到社会上这么做是不可能的,但后来我们做了宁波历史博物馆,政府接受了这个项目。而世博会宁波滕头馆,政府指定必须用回收的材料做,我挺高兴的。从创造性来说,这种材料使用是有点重复,但在我的建筑观里,需要树立新的标准和做法,大规模推广。它包含着传统文化和如今的生态、可持续性。
有人告诉我,现在有很多人在抄我的作品,我其实挺高兴的,这不是简单的抄,是一种观念和做法被接受。
“地标”都是浮夸
大的地标性建筑、第一高楼等都是典型的商业社会里非常浮夸的现象。这是对自己的文化、生活缺乏信心,才会这样。越有自信的地方越是不需要地标的,因为他就生活在那里。这些非常商业,像广告那样,但生活不是靠广告。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