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把大象引入澳大利亚 又一个馊主意?

2012年02月17日 13:44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黄永明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它正在快速蔓延,改变稀树草原的野火强度,产生一个反馈循环:更多草,更多火……”鲍曼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大型食草动物是被‘设计’来吃掉大量的草的,因此利用它们来控制甘巴草是一个显然的解决方案。”

“大象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鲍曼还说,“第一步是用现有的非本土动物——水牛和驴子——来控制这4米高的草。但是在将来,我们可以考虑非洲动物。这将要求在隔离栏上的投入,以及像GPS箍这样的技术支持,以便我们能够知道它们在哪儿。”

“新物种的扩散可能会是坏事情,但是这种事已经发生过了,比如水牛。那么问题的关键是控制。”鲍曼这样来回应人们对于大象可能会扩散的担心。

新思维可行吗

这不是鲍曼第一次提出奇思怪想,“大卫时不时就会冒出鬼主意……他有一些主意非常棒,但是我不认为这次属于最好的。”澳大利亚联邦工业与研究组织在北领地的负责人阿兰·安德森(Alan Anderson)评论说。北领地是澳大利亚北方的一个自治领地,也是甘巴草的重灾区。

“我的主张的核心是,澳大利亚的土地管理正处在危机之中。像野化的动物、火灾管理和野草控制这些问题,都是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来响应的,或者在某些时候干脆拒不承认。”鲍曼2012年2月10日在一篇新发表的文章中回应他受到的质疑。

鲍曼指出“澳大利亚有一个深受困扰的生态”,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新鲜的思想”。

在同样的思路下,鲍曼还呼吁人们停止毒杀丁狗(澳大利亚狼),因为它们能够吃掉红狐狸。澳大利亚原先有两种大型的陆地食肉动物,一种是丁狗,另一种是塔斯马尼亚虎。后来塔斯马尼亚虎在1930年代灭绝了,而丁狗则被人们大量枪杀或毒杀。

南澳博物馆馆长蒂姆·弗兰纳里(Tim Flannery)在其1990年代的书中曾设想引入科莫多巨蜥,来占据澳大利亚本土曾经存在过的蜥蜴的生态位。鲍曼认为这件事也许可以做,但他有一个更好的主意:雇用澳大利亚土著来猎杀动物。澳大利亚土著被鼓励融入城市生活,放弃他们游牧的生活,而流行病学的研究却表明,让土著居民参与到土地管理当中有助于改善他们在城市生活中产生的健康问题。

1935年,两栖动物蔗蟾蜍被从南美引进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当时的目的是用它来控制甘蔗田里的害虫。没成想,这种体型巨大的蟾蜍一下子成了新的一害,它们吃掉当地的蛇、蜥蜴、水鸟,甚至是鳄鱼。这些蟾蜍至今仍在扩散,而且速度比刚到澳大利亚时提高了数倍,被科学家称为“生态噩梦”。

引进大象的想法一发表,就有人旧事重提:“蔗蟾蜍怎么样了?”鲍曼称这个评论为“膝跳反射”——没有经过大脑。他指出,“引进就是坏事”的观点罔顾了事实。澳大利亚曾经从东南亚引进了濒临灭绝的野牛(banteng),并未对生态产生多少冲击,同时挽救了这一物种。

“仅仅因为一个想法看起来荒唐,并不代表它不值得讨论。”鲍曼强调,“我相信(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把所有选项都摆到桌面上来,即便选项可能在生态学上不健全、不具操作性,或者在社会层面上不可接受。”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科莫多巨蜥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鲍曼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