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黄木匠与古琴

2012年01月04日 16:11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邓勃 邓晓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经过几年的摸索、大师的讲解以及后来亲自跑到香港去研究古琴的构造,他终于做出了像样的古琴,但仍然只能算是普通的“学生琴”。     

要做好琴,就要先懂琴。为了更多地了解古代流传下的古琴构造,黄师傅经常免费帮人修琴。在修琴的过程中,他不断地思考:为什么这把琴要做成这个形状?为什么琴面的弧度是不一样的?为什么“龙池”、“凤尾”的位置和形状各有不同?

“八年前我去武当山看一把‘神龙琴’,因为不熟悉路,找了几天才到目的地。刚开始道长不给我看,后来我跟他讲明身份,又做了保证,他才给看”。

他也曾自己拿钱,跑到新加坡、台湾等地,不断收集古琴资料。就是这样,只要听说有好琴,不管哪里黄师傅都会跑去看。

“现在流传下来的古琴资料我基本都看过,比较久远的唐朝古琴流传有28把,我亲眼看过的有十多把。”

黄师傅的父亲早年在兵工厂做枪炮,“从父亲身上,我学会了做任何事情都要精益求精,不能有半点马虎。”黄师傅不断摸索、精益求精,几十年间,先后制作了各种款式共有好几百把琴,受到国内外古琴大师的追捧。

“我不怕古琴,古琴怕我!”

一把音质精良的好琴,每一个“辉位”的弧度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准确的弧度才能保证琴声被打进琴里,而不外飘。不仅如此,木材年轮的阴阳疏密,也会影响琴的声音,所以就连年轮的生长情况,都要差别对待,这就决定了一把好的古琴,必定要手工制造。

“曾经有人问我,我的技术那么好,为什么不像其他人一样开间古琴加工厂,这样不是更赚钱吗?我当时就对他讲:‘我是在做文化,而不是生产商品。’每把古琴都有它自己的性格,必须要根据材质手工削磨。我制作一把古琴要耗时一个月,每个制作环节都很关键,制作工具就要用一两百个,少一个都完成不了。”

穿过黄师傅家的庭院,就到了他每天斫琴的地方。李白曾赞叹古琴之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然而他一定想不到,古琴诞生的地方,就在一间简陋的小屋。石灰板搭的屋顶下,放着一张木桌,大大小小的老式工具挂满了墙壁,一台切割木料的大机器,一盏白炽灯……一派旧式木工作坊的样子。

调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琴定型后,每制作一步都要试音、测音准。“每移动一个指位如果没有马上变音,肯定是有地方出了问题,就需要对古琴再加以削磨、制作”。为了保证听音的精准,调音的工作也只能在安静的夜晚进行。

“我就是个农民。”黄师傅说。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古琴 龙池 调音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