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沦落谁之过
这几天,一条微博引发了广泛争议:一小孩上学路上捡到3万元,就坐在那里等失主,结果被人冒领。小孩回学校告知老师后得到表扬,此事亦在附近传颂。不久,真失主听说小孩拾金不昧的事后找上门索钱,未得,就告上法庭,最后法庭判小孩家长赔20%,即6000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要不要教育小孩拾金不昧,突然成为众人关注的话题。就像一个“孩子版”的“彭宇案”,拾金不昧反遭索赔的事例,似乎让很多人有了漠视身边事的底气。
但就是这则微博,最终却被证实是虚构的。据说该信息来自南方一家电视台某栏目,栏目组称这期节目是情景剧,相关内容由人工创作,并非真实新闻事件。而值得关注的是,此类事件之前已有发生——用表演的方式演绎纪实类节目,被指为业内的通行做法,也就是说,一些引发民众关注、赚得老百姓一阵唏嘘的热点,并非在生活中“确有其事”。
相信在很多人的记忆中,都有过听故事和编故事的经历,但从孩提时代起,老师说出的故事范本,大多有着锄强扶弱、惩恶扬善的主题思想。虽然,故事可能有千篇一律之嫌,但听久了这样故事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得到一些积极正面的引导。因此,面对而今的故事,不少人会心生诧异:究竟从何时起,那个喜欢勾勒 “高大全”、表达 “真善美”的故事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夺人眼球为目的的“故事”?
这不由让笔者想到 “眼球经济”这个词。为了吸引观众的目光,故事可以抹黑人性,扭曲人格;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凤姐之流不惜尽展丑态,在 “越丑越出名”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只要达到广告宣传的效益,商家甚至会找来 “丑闻人物”参与其中……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 “重口味”应运而生。电影要 “重口味”,女星穿得越少越好,什么剧目都是大制作,连动画片都搞3D,彷佛不这样就无法引起现代人的兴趣。
当然,每天日复一日地上班下班睡觉,遇到围观的时候,总希望外界能给自己的生活加点料。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获得赞美确实远不及招来骂声来得引人关注。于是乎,“讨人骂”的人与事,在我们的业余生活中“扑面而来”。
然而,正如一个需要不断打“强心针”的人是病人,一个不断渴求“反真善美”故事的世界也是扭曲的。而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寄希望于“演员自律”的成功几率很低,倒是看客的心态需要首先矫正。否则,沦落的剧情总有市场。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