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华谈诺奖:村上春树迟早会得 今年概率最低
林少华对谈村上春树
就兴趣而言
村上并不看重诺奖
因为诺贝尔文学奖,林少华被困扰了七八年的时间。他说,每年到了10月初,日本媒体就联系到他,要他在那个特定时刻守在电话机前等候接受采访,但年年落空。
去年,莫言获奖。日媒纷纷打电话恭喜林少华:“你们中国的作家莫言获奖,恭喜!”林少华说,若村上获奖,他作为译者脸上有光,从“小资”作家的译者,一下子蹿升为大牌诺奖作家的翻译家;而莫言获奖,他作为中国人脸上有光,使得自己从眼巴巴酸溜溜的“他者”变为扬眉吐气顾盼自雄的“当事者”。最后渐渐聚焦于一点:莫言这次获奖是不是因为翻译得好。
记者看到两人的谈话实录中,第一点谈到关于创作原动力。林少华问村上:“是什么促使你一直笔耕不辍?”村上回答说:“我已经写了二十多年了。写的时候我始终有一个想使自己变得自由的念头。在社会上我们都不是自由的,背负种种样样的责任和义务,受到这个必须那个不许等各种限制。但同时又想方设法争取自由。即使身体自由不了,也想让灵魂获得自由———这是贯穿我整个写作过程的念头,我想读的人大概也会怀有同样的心情。实际做到的确很难。但至少心、心情是可以自由的,或者读那本书的时候能够自由。我所追求的归根结底大约便是这样一种东西。”
第二点,是关于孤独。村上的观点是:“我是认为人生基本是孤独的。”
第三点,关于诺贝尔文学奖。林少华问村上如何看待获奖的可能性。村上说:“可能性如何不太好说,就兴趣而言我是没有的。写东西我固然喜欢,但不喜欢大庭广众之下的正规仪式、活动之类。说起我现在的生活,无非乘电车去哪里买东西、吃饭,吃完回来。不怎么照相,走路别人也认不出来。我喜爱这样的生活,不想打乱这样的生活节奏。而一旦获什么奖,事情就非常麻烦。因为再不能这样悠然自得地以‘匿名性’生活下去。对于我最重要的是读者。例如《海边的卡夫卡》一出来就有三十万人买———就是说我的书有读者跟上,这比什么都重要。至于获奖不获奖,对于我实在太次要了。我喜欢在网上接收读者各种各样的感想和意见———有人说好有人说不怎么好———回信就此同他们交流。而诺贝尔文学奖那东西政治味道极浓,不怎么合我的心意。”
第四点,关于中国。林少华说从村上的小说中可以感觉出对中国的好感,问他这种好感是如何形成的。村上回答说:“我是在神户长大的。神户华侨非常多。班上有很多华侨子女。就是说,从小我身上就有中国因素进来。我的一个短篇《去中国的小船》,就是根据小时———在神户的时候———的亲身体验写出来的。”最后我问他打不打算去一次中国见见他的读者和“村上迷”们,他说:“去还是想去一次的。问题是去了就要参加许多活动,例如接受专访啦宴请啦。而我不擅长在很多人面前亮相和出席正式活动。想到这些心里就有压力,一直逃避。相比之下,还是一个人单独活动更快活。”
其实,村上并非没来过中国。1994年6月他就曾从东京飞抵大连,经长春、哈尔滨和海拉尔到达作为目的地的诺门罕,一个普通地图上连名字都没标出的小地方。村上来了两个星期,他的目的当然不是观光旅游,而主要是为当时他正在写的《奇鸟行状录》进行考察和取材。那时村上在中国自然也谈不上出名。因此中国之行基本没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我看过他在哈尔滨火车站候车室里的照片,穿一件圆领衫,手捂一只钻进异物的眼睛,跷起一条腿坐着,一副愁眉苦脸可怜兮兮的样子。”(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1
2
|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