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九叶派”女诗人郑敏:中国新文学一直没往前走

2013年06月26日 08:35
来源:新京报 作者:姜妍

资料图:2010年7月10日,北京,诗人郑敏出席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图/CFP

作为“九叶派”的最后一叶,92岁的郑敏耳聪目明、声音嘹亮。她说自己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很少出门溜达,觉得那好像是一种浪费时间。聊起自己毕生从事的事业,她滔滔不绝。对于一些新生事物如微博,她也饶有兴趣向记者打听。不过,尽管觉得自己活得很有意思,她也感慨找不到可以交谈的同龄人。“我还在这儿呢,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盏灯就灭了。”

郑敏 1920年出生,福建闽侯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外国文学系,后又转入哲学系。1943年毕业后即赴美布朗大学,1950年转入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研究院。1956年回国,到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部,从事英国文学研究工作。1960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

其创作始于1942年。早期诗集有《诗集——1942—1947》;还有一些散文和评论载于《大公报》、《益世报》副刊。1976年10月后,在《诗刊》、《星星》、香港《八方》等杂志上发表诗作。由于艺术风格相近,与王辛笛、曹辛之、唐祈、唐湜、陈敬容、杜运燮、袁可嘉、穆旦等人于1980年合出诗集《九叶集》,并发表有关西方文学和古典哲学方面的论文多篇和翻译《美国当代诗选》等。6卷本的郑敏文集2012年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

身体状态

每天有干不完的事儿

“等我把饭吃完,最后一口了。”郑敏坐在客厅沙发上,旁边放了一个凳子,就是她的饭桌,这是下午3点。“我吃饭很随意的,也不怎么固定时间。”92岁的她走起路来相当利索,一点都没有龙钟之态。

比起之前见过的其他文化老人,郑敏耳聪目明,她声音嘹亮,吐字清晰,思维敏捷。她的听力极好,两个小时里,她几乎没有一次因听不清提问而需要我们重复一遍的。在北京生活多年,她的话语里也带起了北京腔,儿化音随处可见,“也就那么回事儿”、“自己个儿”。她的口头禅是喜欢反问一句“你说呢?”不过她并没有真的期待你的回答。

不过,记不起眼下的事儿这点多少暴露了郑敏的年龄。之前在电话里和她约见面的时间,她讲了很多中国现在人文教育的问题,还有她对“文化”两个字的理解,说起话来不打磕巴。但光是问我来自哪家报纸她就问了六七遍,见面的时候她又问过摄影记者一次。

“我每天有干不完的事儿,我有自己的计划,我是一个永远有事要干的人。”问起她最近在干些什么,她一边给出这样的回答,一边取出了最新的一套六册文集,其中三册和诗歌有关,还有两册是文论。“我很少出去溜达,我觉得一天时间挺紧的,跑出去溜达好像……呵呵。”“不过呢,现在退休了,时间都是自己的,想干什么干什么。今天要不是跟你们聊天啊,我就自己跟自己聊天。”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郑敏 1950年 1980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