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四川宜宾现200年清代庄园 仍有30余名后人居住

2013年05月26日 10:14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张勇

庄园一侧的石柱子。

庄园全景图。

庄园一侧的小天井。

窗上雕花。

前厅门前石凳上的雕刻。

正堂内悬挂的牌匾。

在宜宾市长宁县古河镇,距古河七洞沟景区7公里处的一口鱼塘边,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庄园静静矗立在层层楠竹林之外,用自己“少言寡语”的稳重,守护着当地杨氏家族200年来的跌宕起伏。该庄园始建于1811年,被称为杨氏庄园,至今仍有杨氏后人居住。

庄园依山而建,门前有一口鱼塘,两边是水田,后面是一片楠竹林。如果时光穿越回200年前,在杨氏庄园最为繁盛之时,此处有着农夫田间耕作,妇人塘边洗衣,庄园内炊烟袅袅的生活情景。

目前,当地政府已把庄园申报列入文物保护范围,下步将开展相关工作。

庄园左面有一根长约16米,重约2吨的石头柱,石柱是一根完整的柱子,据说是由一块大石头整体打造而成,在当时可以算得上“巨型”的工程。经过百年岁月的侵袭,庄园门前的石梯已变得不平整了,显得有些破烂。

顺着石梯进入庄园,前厅门前石凳上的浮雕还依稀可见,庄园内能看到许多清朝时期的雕饰和牌匾,许多符号和装饰别有韵味。

走过前厅,一口长约20米,宽约10米的天井呈现在眼前。天井两边是绣楼,是专门让庄园内女性做女红的地方。绣楼门窗已经有些破损,但是从残存的窗帷木雕来看,雕花的做工颇为精致。在绣楼的下面存放有一块边长1米多的“寿”字石。庄园屋顶搬鳌座脊,上面是个像正要飞翔的燕子。

正厅大门上是一副“勤俭家风悠远,读耕事业长春”的对联,横批为“志在千里”。 堂屋里存放有“名儒佳制”、“星辉龙聚”等牌匾,牌匾上的字也脱落了一些,但是“嘉庆辛未年桂月吉旦”等字迹还可以认出。

规模

三面临水坐南向北

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

保民村党支部书记杨昌奎介绍,庄园坐南向北,背倚“黑皮山”,其余三面临水,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房子构造大都用杉木做成。以前庄园设有前池塘、围墙、前门楼、前庭院坝、前厅、天井、堂屋等,大天井两边还有2个对称的小天井。堂与堂、堂与厢房之间以门相通,以巷相连,门中有门,巷里有巷,屋内有屋,环环相扣,规模宏伟。

人物

杨氏6兄弟4人考上秀才

前庭院曾有武状元旗杆

今年70岁的杨荣才,一直住在保民村。他说,杨氏庄园最早是他们祖先在明末上川的时候居住的。上川第五代时有6兄弟,4人中了秀才,其中有2人同年考中秀才。如今,庄园已继承发展到第10多代人,人员有近1000人。因年代久远等多种原因,像朝门、围墙等好多东西都毁坏了。

保龙村46岁杨益才的祖辈也是从这个庄园搬出去的,他说,以前在前庭院坝上有一根武状元旗杆,每逢节日都要点灯庆贺,上面的“三光灯朗朗明照散妖气还日本,圣贤书耕耕读留取功名振家声”对联迎风招展,气派非凡。

现状

仍有30余名杨氏后人居住庄园

已列入文物保护范围

目前,庄园房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毁损,据68岁的杨昌友老人说,他是居住在这里的第十二代人,以前大约有60多间房屋,现还居住有7户杨氏后裔30多人。

杨昌友老人说,以前是土围墙,朝门两边镶有“福”“寿”两块石碑,围墙垮了后,两块石碑也没有毁坏,不过不久前自己用“福”碑做了一个石磨,现在只有“寿”碑了。庄园内有10多块金子牌匾,那时只要有喜事,如房屋修建完成,考上了秀才、举人、状元等,就会有人上门送牌匾表示祝贺。据老人讲,当时庄园里有29个狗槽,意味着庄园内养了29条狗。这些狗,担负着看护庄园的重要部位,保证他们的安全,为了养好这些狗,还请了专人喂狗。上世纪50年代,杨氏族人将一些牌匾上的金粉弄到宜宾去卖,当时每人还分了3角钱,为此损坏了一些牌匾。

目前,当地政府已把庄园申报列入文物保护范围,下步将开展相关工作。宋成均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张勇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庄园 杨氏家族 清代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