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朱天衣:和其他物种相处会撞击出生命火花
住在山上的人有共同喜好和步调 所以情感更深厚
凤凰网文化:在您所描绘的您的山居生活当中,除了跟动物、跟自然山水这种比较融洽的关系之外,还有一点特别吸引读者的,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就是那种特别和睦的邻里关系。我想知道,是不是在台湾这种邻里关系其实也是不多见的?
朱天衣:我觉得人都有和得来、和不来的,我觉得会留在山上的本身来讲,它就有一个共通性,当然在我的四周围不是全部都是跟我和得来,或者我跟他和得来,也有一些可能他会以,我们那边也很流行一些什么民宿、咖啡屋或者什么,如果他们好好的做,也都OK,最怕的是说他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是以赚钱为目的,破坏了一些环境,那也是我会很痛心的一件事。不过还好,这都是少数中的少数。绝大多数我们周围的朋友都非常好,像这一次和我同行而来的,来北京玩的,我就觉得我们到了山上之后,很多事情都不知道,包括你要种一棵树怎么种,什么时候该种,该种在哪里,这些都是我们城市里头的人并不知道的,那就有朋友就会告诉我们、教我们,为我们整理地,这些都教很多的东西,后来我们的感情也都发展成就像亲人一样、家人一样,可能过年过节我们都到他家去,因为他看我们只有两个人,那我们就和他们家族一起团聚。我很珍惜这份感情,因为会觉得说这个感情是千金难换的吧。通常我们都会觉得城市里面的人都漠然,就是彼此可能住对面公寓房子,挨的这么近,隔壁贴着隔壁,也许可以听得到他们家发生了什么争吵,为了什么事情烦恼,可是彼此绝对不会互相来关怀、关心的,可是反而我们的邻居之间相隔三、四公里的一两公里的,可是却是感情这么好,随时一通电话来帮忙就来帮忙,那我不敢说我不晓得要怎么去评估,我想说因为在山林之间,大家有共同的一个喜好,也有一个共同的步调,生活的步调,我觉得那个情感是会更深厚,更浓厚的。
凤凰网文化:要比您之前比如住在台北的时候要更好一些。
朱天衣:是,因为像我们会住到山上也是因为我们自己养猫养狗,然后一路搬,从最城市搬到郊区市郊,最后到山林里头来,那也都是有人的问题,因为我们自己养狗就是一定会干扰到人,那对人对狗都是不太公平的,有的时候我们会就觉得躲起来吧,躲到山上我们什么事都不要管了,最好是躲在一个角落都不要跟人接触,结果没想到到了山里面去之后又交了一批新的朋友,而且是感情更深厚的朋友。
古人生活本身就很田园 刻意强调一定有其他寓意
凤凰网文化:有的人把您这本书称作是现代的桃花源记,我是这么觉得,中国文学当中,其实虽然不乏有包括《桃花源记》在内,包括说比较著名的山水田园诗、士大夫的一些小品文,他们也是在写这种隐居的山林的生活,但是他们其实是在借助一种描述来表达自己另外的心志,也就是说文字是在山水之上,但是其实心志是在山水之外,是想远离山水的,他的抱负其实不在这里的,中国其实很少像您这种文字,很少像《瓦尔登湖》这种单纯的只是专情于山水的文字。我不知道您对于中国文学的这一种做什么判断?
朱天衣:我本来觉得说像古人来讲的话他们的步调生活什么各方面大概比我现在过的田园生活还田园,除非你致力于仕途,想要一路往上走,不要说往上爬了,叫往上走,名利功名这些看得很重,不然一般百姓们“帝力于我何有哉”,我每天耕种,皇帝管不到我,只有老天爷看天吃饭嘛这样子,应该过的生活是比我或者比很多的人都更田园更什么,所以我想说他们应该并不需要再强调这个部分。如果再强调的话,真的就是像您说的就是他有一个寓意在里头,你就像陶渊明写的那个《桃花源记》这些东西,那他这个是完全是一个希望好像是个理想的东西,理想国一样这样子的一个地方,所以我想的跟我们还是会有一个差距在,就是历史和生活的环境背景在,所以我们看他的东西会觉得他好像多了一些什么东西,可是其实也许在我们现在来看的话是说因为我们什么都没有了,田园的东西、山林的生活都没有,所以我今天我其实自己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没想太多,只是一个文字工作者,你的工具就是一个笔,你就是把你生活周遭的东西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就是这么简单。
我只是没想到大家会把它定位成是这样子的一个东西,所以我觉得我不敢跟古人去比什么,我觉得他们也许他们有些寓意,也许他们的智慧更藏在里,也许可以更值得我们去深思一些东西。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