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全集》收录227幅作品 通过七位弟子鉴定
自2010年7月启动以来,《潘天寿全集》编辑出版工作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本报发出征集潘天寿作品消息后的几个月里,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几乎每天都要接待来自民间的个人收藏者与机构。
两年半过去了,这个浩大的征集工作终于进入了尾声,来自各类机构与个人提供的上千幅作品,摆到了专家鉴定团的面前。
最近,这个由七位潘天寿的亲属和徒弟组成的权威鉴定团,在反复争论后,从上千幅作品中,“淘”出了227幅毫无争议的作品。
《潘天寿全集》将在今年出版,收画近千幅。
上千幅作品“求鉴定”,毫无争议的仅227幅
上世纪90年代,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曾出版过《潘天寿书画集》,当时得到了很高的社会评价。但由于条件限制,当年的画集仅收录了潘天寿500多幅作品。
时隔15年,《潘天寿全集》的出版提上日程,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潘天寿纪念馆等机构倾力合作,立志要将这部全集做成集学术性、文献性、鉴赏性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既然是“全集”,作品数量和规模自然要超越前作,于是全集编辑工作一开始,就启动了全社会征集。
对于这次征集,《潘天寿全集》的主编、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之子潘公凯坦言,最初并不抱很大希望,“因为经历抗战和文革,父亲的作品留存于世的比较少。”
据潘公凯回忆,潘天寿仅在文革中流失的作品就有200多件,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仅在香港的拍卖会上偶有露面,“这次征集作品的时候,我们也再三强调不会追究作品来源,但由于种种原因,敢于将这些作品拿出来的人还是很少。”
尽管如此,征集到的作品数量,还是超过了预想。
据《潘天寿全集》副主编奚天鹰透露,仅拍卖机构就送来了上千幅作品“求鉴定”,个人收藏者更是络绎不绝,“每天有人上门”。
此外,还有荣宝斋、西安美院、北京画院、黑龙江省博物馆等机构收藏的作品,潘天寿纪念馆中更有190多幅作品,未曾收录在早前的《潘天寿书画集》中。
“民间和拍卖行征集来的作品,存在着鉴定问题,现在伪作实在太多。”潘公凯说,“因此我们组成了一个专家团,他们是全中国鉴定潘天寿作品最有经验的人。”
这个七人专家鉴定团,包括潘公凯、刘江、童中焘、朱颖人、张立辰、吴永良和张桂铭。潘公凯是潘天寿的亲子,其余六人均为与潘天寿朝夕相处过的学生。
经过这七位专家的“火眼金睛”,几千幅作品中毫无争议的仅227幅。
拍出过3000万高价的作品,也“存疑”
“潘先生的徒弟们,许多年事已高,把他们都邀请来做鉴定十分不易。”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胡小罕告诉记者,鉴定工作非常谨慎,“我们把征集来的作品做高清扫描,打印出彩色样张,七位专家每人一本,各自分头做鉴定。每个专家在每张画上标明:真、伪、存疑。凡一致通过是真或伪的,就不再做讨论;只要有一人认为是‘存疑’的,专家就要进行再鉴定和争论。”
在这样严谨的过程里,大部分作品被剔除了。
这些被剔除的作品中不乏“惊人之作”,其中有在知名拍卖行上拍出过3000万高价的作品,甚至有国外博物馆馆藏的作品。
有的作品还让七位专家产生了激烈的争议。
有一幅创作于1925年的佛像图,气象壮阔,且有多位名士的提款。但是,1925年潘天寿年仅28岁,如此早期的作品存世极少,风格也没有定型,让专家在鉴定的时候难以定论。
“倘若是真作,则价值非凡。”胡小罕说。
这期间,某些真作的发掘也让众人惊喜。
在中国美术学院的美术馆里,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一批画册,是上世纪40年代潘天寿在中国美院任教时为学生做的示范图。
“这批图在美院的图书馆、档案馆等地方流转,几乎被遗忘了,直到我们做全集的时候才被找了出来,非常意外,非常宝贵。”
虽然绝大部分征集作品被淘汰了,但胡小罕表示,剔除的作品并非都是伪作,“我们有一个共识,这次出版的全集并不是把潘天寿创作的全部作品收录进去,而是要全面反映潘天寿的艺术成就和特征,以及他的艺术发展脉络。对于那些艺术价值不高的真作,也不会全部收录进全集。” 本报记者 郑琳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