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露薇暗指柴静不专业:记者应隐藏在新闻后面
有人曾用一句话总结过现今在娱乐圈、文艺圈打滚的人儿:不红,得死;红了,生不如死。够精辟!被誉为公知女神的才女记者柴静,这些天的体会应该尤其深。木子美前脚刚曝光其情史,同道闾丘露薇又放炮,“忍了很多天,不吐不快,关于电视记者这行”,驳斥业内某些记者“不专业”。虽然文章通篇未提柴姑娘,但明言人一看,都知道在说谁啦。
如果说被议论私生活,会让柴静面子挂不住,那么,被质疑专业能力,无疑更让柴静难堪。
在闾丘露薇看来,被大家捧上天的某人,就算有十几年职业经验,就算新书大卖,其本人作为记者而言,还是“不专业、不称职”的。尤其某人“做新闻关心的是新闻中的人”,以及“新闻是一种抵达”的观点,而这几点正是柴静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和《看见》的自序里提到的。
采访像“表演”
如果你经常关注柴静,那么一定不会对她采访中标志式的蹲、抱、皱眉等悲天悯人的表情动作陌生。恰是这点,勾起闾丘露薇不吐不快,“记者是把自己隐藏在当事人和新闻事件后面的,拿电视记者来说,不会用镜头去塑造记者的细心,体贴,关怀,面对任何人,反打镜头上的表情,都应该是中性的。”从这点来说,工作中的柴静更像是在出镜“表演”采访,难免喧宾夺主。
被讽故弄玄虚
2012年10月,柴静应邀在清华大学演讲,题目就是“采访是一场抵达”。
闾丘露薇毫不掩饰自己对该观点的不认同,“有人说记者采访是‘一种抵达’,我想了半天,就是不明白。其实采访一点也不玄乎,就是提问,把事实弄明白,把原因找出来。也因为这样,新闻采访,强调的是要有新闻点,一个人再有名,如果没有新闻点,那就不是新闻记者应该采访的对象。”
只讨巧,不称职
而柴静最被人称颂的善于倾听,那份不自主的悲天悯人,在闾丘露薇眼里,更是不称职的表现。
往浅里说,“如果一个记者,做新闻只关心新闻中的人,而不是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那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倾听者,这是不称职的。”
往深里说,“如果只是关注人而不去寻求这个人的遭遇背后的原因,那这样的新闻报道是不合格的。当然,这样做会很安全,也很讨巧,但是最终受益的,是媒体人本身,却不是公众。”
“一个人悲天悯人,是不是就一定是一个好记者,未必;一个人如果充满了正义感,是不是就一定是一个好记者,同样未必。这样的人,甚至会因为自己的先入为主,不专业,而影响报道的中立客观,误导公众。”(记者 赵伟君)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