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著名作家也斯昨日逝世 曾被称为香港“文化遗老”

2013年01月07日 09:00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徐鹏远

也斯

凤凰网文化讯 据许骥和廖伟棠微博消息,香港著名作家、学者也斯于1月6日在香港去世,享年65岁。也斯,本名梁秉钧,在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文化研究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曾获香港文学双年奖。2010年向媒体证实患上肺癌。2012年香港书展特邀也斯先生为年度作家,表彰他过去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文坛的卓越成就和贡献。

也斯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以及一座城市背后的故事。

香港似是也斯写之不尽的题材。他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作品,是上世纪70年代结合中国神话及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书写香港现实的短篇集《养龙人师门》及中篇《剪纸》。直到年前出版的小说《后殖民食物与爱情》,仍然尝试细说回归十多年的香港故事,获得第十一届香港文学双年奖。除了小说,他也写了不少以香港为题材的诗和散文,如三联“作家与故乡”系列的《也斯的香港》。

也斯也非常关心香港的文化,以及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文化脉络。他说,研究香港50年代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面对现状。

1949年以后,有近百万人从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移居香港,其中包括众多知名文化人,如宋琪、曹聚仁、叶灵凤、费穆、力匡、胡金铨、易文等,他们这些“南来一辈”,丰富了香港的文化,为香港带来一些正面的能量。

之后,到1952年边界确定下来后,香港与大陆之间的文化交流戛然而止,但传统戏剧、通俗小说以及都市文化等,在香港一脉传承的同时,也都有各自的发展。因此可以说,香港文化的根是在大陆,双方历史上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香港本来的优势是,跟中国大陆和西方都有沟通和对话。西方对中国文学的理解,或者中国对西方文学的理解,现在还存在很多隔膜。如果能更好地对话,进一步认识对方,对大家都有好处。”

近些年来,也斯慢慢地发现自己所认识的香港,“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慢慢发生了变化,某一天醒来,习以为常的事物又少了一件,先是骑警,然后是电车,接着是老字号的店铺,以及整条街都慢慢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地铁,是摩天楼,是连锁店和大商场。现在我能做的,是通过文字引起大家思考和反省”。

也斯善写人情,“我写政论未必好过李怡、黎智英及林山木,我是写小说的人,对人的观察可能较好”。他从1998年开始用小说写回归后的港人生活,后来写成《后殖民食物与爱情》。这本小说其实是多角度地写了1997年之后一般人的心态。“因为大家觉得回归之后,会不会很惨?会不会很高兴?其实,一般人的生活还是如常的,但中间会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有一些是个人的,也有一些是社会上的,比如非典时期,有很多问题出现,怎样处理这些问题?我就想从普通人的角度去写香港生活。”

也斯不抽烟,却患上了肺癌,为此一直喊冤。他曾在媒体访问中说“何必偏偏拣着我”。

当初医生怀疑他患了肠癌,之后证实是肺癌,“第三期,差不多接近第四期”。消息传出后,即使素昧平生的读者也介绍医生给他。他看过台湾一个使用另类疗法的“神医”,让他只喝果汁,服食营养素,其他食物都别碰。“我问为什么,他说:‘你不要问!’那我不能接受,我一定要弄明白,即使输了也是自己的选择。”

也斯一生游走于中西方文学之间,看病亦然,他曾找了一名中医主诊医生,“我做人一以贯之,毫不复杂,从念书到治病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我尊重西医,他们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我又想中医可能也会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也斯 香港 遗老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