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崔永元谈口述历史:我们用的时尚方式是向后看

2012年11月02日 08:34
来源:新京报 作者:陈晓 王嘉宁

崔永元

央视知名主持人,曾主持《实话实说》、《小崔说事》等节目,以富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言论与亲民的姿态获得全国观众的喜爱。近年更是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由他所主持的“崔永元公益基金”目前含有“乡村教师培训班”、“给孩子加个菜”、“口述历史”等项目,其中“口述历史”工作是一场致力于填补中国口述历史资料空白的漫漫长征。

口述历史 “向后看,就是向前进”

新京报:关于崔永元公益基金,之前我们知道更多的是“乡村教师”项目,这次我在你们工作室看到“口述历史”的卷轶浩繁非常震惊,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来做这件事?

崔永元:研究服装的专家告诉我们,所谓时尚是人的时尚,在古代画像、所穿服饰记载里可以看到当时时尚的痕迹和影子,口述历史就是这样一项工作,我们把过去时代的那些人、事件用影像记录下来,千百年之后大家还可以用这些资料去研究,从而看到时代的变迁,那时对时代才有更深的理解。俄国思想家赫尔岑(Herzen)说过一句话:“向后看,就是向前进。”这是对时尚最好的诠释。因为向前进就是时尚。我们用的时尚的方式是向后看。

刚开始我并不知道有“口述历史”这回事,2001年我去日本看到了日本口述历史的收集,但对这门学科了解不深,2002年离开《实话实说》后,因为个人兴趣开始做电影资料的收集,收集过程中发现老电影人讲的个人史、电影的亲历感受就是一段历史。你熟悉中国电影的历史,就有可能熟悉中国的历史,所以我们把对中国老电影人的采访做成了口述历史的采访。

新京报:除了电影,还有什么主题项目?

崔永元:我们还做了外交、留学、知青、战争、音乐、私营企业家的口述史,目前这些都还在同步进行,耗费了我们巨大的精力、物力、财力,短时间内也看不到前景,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也意识不到它有什么重要性,但我们每天会为此焦虑、为此睡不着觉。因为历史就是随着历史人物的消失一点点变得形象模糊的,我们希望能跟时间赛跑,能采访到更多老人,能了解更多历史事件,让后人研究的时候尽可能地利用这些资料,靠近历史的真实。

明年要开始的是“西南联大口述史”,目前有110多位老人等着我们采访,比较乐观的估计是三年之内能采到60人就算成功了,因为老人年龄大,他们等不得我们。

新京报:你们“口述历史”的资料库极丰富,检索也很便利,是否考虑让它无偿被需要的人使用?比如学生、学者。

崔永元:我已经与我的母校中国传媒大学签订了合同,力争用最快的速度建成中国第一座口述历史博物馆,会对全国、全世界学生、研究者开放,供他们写论文或写专著时使用。但具体时间还没定,有一些硬件要求,比如我希望博物馆可以容纳很多人、让大家踏踏实实坐下来仔细看。但最困难的是软件,将近十万个小时的音像素材,要把它们重新整理分类、提取关键词、做文字校对,在这之后研究者才能方便地找到,并保证找到的东西是准确的。后一件事相当耗费精力,目前已经收集到手的素材估计要20年才能整理完。

新京报:“口述历史”在崔永元公益基金里所占比重是?

崔永元:我的精力绝大部分都放在“口述历史”,因为其他项目无论是给孩子加个菜,还是乡村教师培训,都有很多其他基金和爱心人士在做。据我们了解,像这么大规模做“口述历史”的,全中国只有我们一家。这个特别紧急,所以也耗费我们精力最多。

公益慈善 慈善是没有门槛的

新京报:现在国内很多公益慈善机构的员工都是凭着一腔热情兼职在做,同时需要找其他工作挣钱养家,你对此如何看待?

崔永元:每个人都有养家糊口的任务,让大家永远无私奉献是没有道理的,比如做我们口述历史项目的人群流动性就非常大。这个工作枯燥无味,如果你对它没有兴趣,觉得它对国家、民族没有用处,对自己也没有实际好处,是很难坚持的。所以今年我和同事商量,要借鉴国外经验,把慈善和公益岗位做成一个“体面的就业岗位”,它的收益不低于社会白领,甚至比他们要高,这样才能让有理想、又有正常物质需求的年轻人长期、安心地待下去。

新京报:目前为此做了哪些努力呢?

崔永元:我们最近和上海方面在联合制作一本关于公益慈善的手册,将来在我们岗位工作、以此为职业的人,也就是能拿到体面工资的人,工作手册就是对他们的要求。要把它实现了你才能拿到好的收益,不能实现就要受到相应惩戒,而临时的志愿者采取的都是集中培训紧急上岗,靠的还是热情,这难免出纰漏。

总之关于公益慈善的具体要求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尤其前一时段我们的公益慈善比较混乱,影响了大家对公益慈善的正常理解,我们做公益的人第一步要做的是先让水清下来,然后再让大家看清里面都有什么,再让大家了解这潭水的生态,慢慢才能对公益慈善有一个最正确的认识。

新京报: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是,对“公益慈善”,普通民众觉得没有参与感,我们是否要提倡重新解读“公益慈善”概念?

崔永元:比较难,因为我们传统慈善做的不好,毛病太多。现在民众对慈善的热情一落千丈,要恢复信心我觉得不是很容易,可能要花很长时间,要把制度完善、把项目完善、把监督机制完善,公开晒账,在阳光下运作……把所有都完善以后,才能对公众做公益慈善的常识宣传,这条路非常漫长,这是我们做慈善的人自己造成的。

说到公益和慈善,我不建议它有门槛,比如说捐钱,富人应该多捐钱……这都是门槛,我不认同。人心只要有向善的努力和愿望,都应该为他拍手叫好。我还想提醒的是,为善事拍手叫好,这本身就是慈善。比如转发一条与慈善有关的微博也是,所以慈善是没有门槛的。

时尚权力榜语录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是:时尚就是时髦,穿别人没穿过的衣服,梳别人没梳过的发型,干别人不敢干的事。但我觉得这些年稍微有了一些变化,比如不随波逐流,不随大流。当大家对整个中国的慈善发生信任危机的时候,我们还在坚持慈善,用透明阳光公正的方式、用我们自己执着的信念去坚持慈善,我认为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时尚。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口述历史 时尚 乡村教师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