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佛山欲打造标志性城雕 专家:别选黄飞鸿李小龙(图)

2012年09月20日 07:52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黄晓晴 陈洁仪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今年7月28日,“国际城市雕塑大展”在佛山开幕。佛山市市长刘悦伦表示,雕塑是城市的眼睛,好的城市雕塑代表一座城市的风格和精神。他直言不讳:没有加入文化元素和充实文化内涵的新城区,包括佛山新城、千灯湖片区、德胜新城、三水新城、西江新城等等,都只是一堆毫无感情、毫无内涵的水泥森林。因此,刘悦伦向在场曾创作广州城市标志《五羊雕塑》、珠海城市标志《珠海渔女》、深圳精神象征《开荒牛》的城雕名将潘鹤,以及黎明、孙振华、殷双喜、吕品昌、陈云岗、李象群等中国顶级雕塑大师们发出诚挚邀请,希望每人留下一件雕塑艺术精品,放在佛山最重要的地方,使之成为佛山的地标。

不堪回首

大型城雕遭非议,未完工就炸毁

行走佛山,人们会发现,标志性的城雕真是少之又少。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局面?有些“老佛山”透露,其实佛山以前也倡导立城市雕塑。上世纪80年代,佛山成立了“城市雕塑委员会”,城雕受到重视。1984年,佛山雕塑院正式成立,佛山街头的雕塑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大家熟悉的祖庙路系列雕塑。但是,1985年,佛山决定在当时的市中心城门头设立一座反映佛山纺织、陶瓷、电子三大支柱产业的大型城市雕塑,受到市民非议和专家批评(此雕塑被民间戏称为城门头“三支香”),不到十年,这座花了77万元还未完工的雕塑在公众的强烈反对下最终被拆,又引来浪费财政资金的斥责。

提起此事,佛山雕塑院院长、本土雕塑家简锡明难掩惋惜之情。他说,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市民思想变化特别大,而城门头雕塑工期长,在建时各种反对声音随之而来,雕塑最终遭到被炸毁的命运。

“城门头事件”让佛山雕塑家们不敢在本土再提城雕,相反,佛山雕塑家在外省及佛山企业里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如今,佛山的城市雕塑创作水平比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滞后,直至目前,佛山仍没有一座具有地标性的城雕。

专家称:别选黄飞鸿、李小龙

选何题材,众说纷纭;影视产业塑造的娱乐符号不宜选用

备选1 康有为   

理由:武术名人终会“过气”,应选文化大家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文学院教授、青年学者陈恩围指出,在选取雕塑原型时要“三思而后行”,黄飞鸿、李小龙、叶问等本土武术名人,虽然为人津津乐道,但历史渊源短、覆盖领域窄,且已更多地成为武术影视产业的娱乐符号,难以全面代表佛山的文化内涵及历史底蕴。

陈恩围坦言:“黄飞鸿等武术名人,是眼下发达的影视产业塑造的英雄人物。我可以断言,这些武术人物终会因时代变迁而‘过气’。建城雕,如果要选取人物原型,必须是要佛山本土养育的,具有文化积淀的大家,如康有为、吴趼人等。”

备选2 铜壶滴漏

理由:南海工匠铸造的国家级文物,蕴含诚信精神

也有专家表示,佛山建城雕,不妨“仿造”重量级历史文物。“由元代南海工匠铸造,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铜壶滴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汪叔子介绍说,那是座国家级文物,是古代计时器,500多年来报时精准,最特别之处在于其铭文上详细镌刻了工匠、监工姓名及铸造时间,这个细节体现了对作品负责的态度。

在汪叔子看来,对大众而言这件文物还有点陌生,但实则蕴含了岭南商业文化中的诚信精神,见证了作为四大名镇之一的佛山在古代铸造业的特殊地位。汪叔子强调,城市雕塑在制作上要避免“豆腐渣”、山寨版雕塑,应在雕塑上刻上工程制造者名字,接受历史检验。

备选3 粤剧

理由:佛山是粤剧起源地

简锡明说:“城市雕塑需要经过历史沉淀,才能得到民众认可。在前期构思过程中,不必拘泥于题材,不要眼盯着城市标志的名号。重要的是事先做好研讨和规划,吸引高素质的雕塑家参与进来。”

简锡明认为,地方性是城市城雕的独特标签,佛山既然要打造岭南名城,可以立足粤剧、龙狮、武术、剪纸等传统题材,但切忌照搬或自我束缚。“佛山是粤剧的起源地,但粤剧未必能全面代言佛山的文化。城雕题材的选择,众口难调,难有公论,公众不妨放宽心态。”

备选4 佛山陶瓷

理由:材质是城雕的要素,可融入陶瓷元素

除了原型,材质也是城雕的一个要素。人们不禁联想到“佛山陶瓷”。此前石湾陶塑领军人物梅文鼎曾说:“如果能趁这个契机,将陶瓷变身为大雕塑的元素之一,那将是一个极好的开端。”但是,陶瓷不抗摔、易风化的缺点又为人诟病。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城雕 佛山陶瓷 黄飞鸿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