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冯小宁新片遭疑问 痛批中国电影导致孩子脑残

2012年07月10日 08:07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郑雷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甲午大海战》海报突出了现实热点

■民间研究者:“像《甲午大海战》这样的历史片,有多少细节需要挖掘,有多少真相需要还原,说真的都来不及,还要戏说?”

■观众:这部电影并没有激发观众去反思——“这么完美的一个邓世昌,为什么救不了大清国?”

■冯小宁:中国电影这十几年走的路,明显过于娱乐化,会导致孩子们脑残。

7月6日,冯小宁导演的电影《甲午大海战》在全国公映。

这是一个没有好莱坞大片阻击的暑期档。没有了“对手”的冯小宁,他的《甲午大海战》面对的对手,恐怕只是他自己——如果这部电影没有观众,只能说他没把电影拍好,因为这部电影的题材足够荡气回肠。

冯小宁把《甲午大海战》首映式放在山东威海。甲午海战的发生地在威海,这部片子很多镜头也是在威海拍的。

威海当地一群甲午海战民间研究者也在关注这部电影。“还原一个真实的甲午海战,比添加‘情爱味精’更有价值。”一位威海观众说。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甲午战争是冯小宁关注多年的题材。1992年,他执导的电视剧《北洋水师》播出,这部由陈宝国、陈道明出演的电视剧,荣获当年飞天奖最佳电视剧奖。

“虽然特技很差,但是全剧的悲凉,是现在任何一部商业片所不及的。”有网友评价。剧终时,屏幕上列出现今各国海军实力对比,一行“中国航母 0艘”的字幕,让很多观众至今难以忘怀。

“我一直不敢看第二遍,小时候看过就觉得心里压抑得不行,但这段历史又不能忘记。”网友在天涯论坛上留言。

陈宝国扮演的邓世昌,被誉为是最出彩的一个角色,“邓世昌跳水自杀那一段,狗狗拼命想救起他,看得人太难受了,哭得稀里哗啦。”

但现在,提起冯小宁,大家耳熟能详的,不是《北洋水师》,而是他导演的《举起手来》。在CCTV电影频道,这部抗战喜剧片多次重播。

《北洋水师》和《甲午大海战》的剧本都出自冯小宁之手。甲午战争史著名专家戚继章看完剧本后,一再叮嘱冯小宁,要把日本妄图偷取钓鱼岛的情节拍出来。

《甲午大海战》中,增添了北洋水师巡视钓鱼岛、澎湖列岛等南海诸岛的情节。这些情节准确地对接了现实热点。《甲午大海战》海报上,特意标出“黄岩岛、钓鱼岛、南沙群岛史实揭秘”的醒目字样。

这是冯小宁要求重点处理的。“我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钓鱼岛是怎么被日本人一步步谋划窃取的。”在他看来,现在很多80后、90后的海权意识模糊,“遥远的海洋和岛,将来有可能直接导致中国能否有和平。你可以不去招别人,但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说真的都来不及,还要戏说?

2012年版邓世昌,由冯小宁眼中的“好男人”陆毅饰演。“邓世昌15岁会英文、法文,去德国、法国、英国见过世面,早年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一生只娶一妻,嫉恶如仇,集忠孝义于一身。女孩子多对照邓世昌,就知道应该找什么样的男人做老公了。”冯小宁开玩笑说,希望这部片子能吸引年轻女性,看看什么才是“最适合做老公的优秀男人”。

其实,真实的邓世昌脾气暴躁凶悍,砸烟馆、施鞭刑、在战火中“狮吼”。但在冯小宁看来,在不影响历史真实的原则下,电影是可以虚构的。在这部戏里,冯小宁给邓世昌添了一位红颜知己“小妹”。“小妹”是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的妹妹,和邓演绎了一段“精神恋爱”。

这位虚构的“小妹”,让不少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恼火。“你见过斯皮尔伯格往《拯救大兵瑞恩》里加女主角了吗?那部片子照样好看。像《甲午大海战》这样反映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历史片,有多少细节需要挖掘,有多少真相需要还原。两小时的电影,说真的都来不及,还要戏说?”网友“夜深镝鸣”说。“夜深镝鸣”现在威海工作,是一位甲午战争的民间研究者。

电影最后,邓世昌搂着爱犬沉入海底。这一情节也让威海青年小侯感动了一把,但他稍微有些遗憾,冯小宁把邓世昌塑造得这么完美,看过后自己只是热血沸腾了片刻,这部电影并没有激发观众去反思——“这么完美的一个邓世昌,为什么救不了大清国?”

一些学者甚至撰文在《光明日报》上提醒冯小宁:“甲午战争中大清国败得很惨,很耻辱。这种命运是早已注定的——以当时清廷之腐败,即便再出一千个邓世昌,也挽救不了大清国。如果冯小宁认识不到这一点,只会吹爱情泡泡,那么此影片将毫无价值。”

北洋水师的另一面

《甲午大海战》7月6日上映,打拼暑期档。

对于国产片来说,这是一个莫大的机会,因为这是一个没有好莱坞大片的暑期档。

新《蜘蛛侠》、《蝙蝠侠4》以及《冰川时代4》这些竞争者没有出现,这也让票房不佳的国产片没了借口——怨剧本、怨审查,还是怨好莱坞呢?

“如果我失败了,只能赖自己。”这是冯小刚在今年上海电影节上放的一炮。对于冯小宁而言,他也没有退路,这位战争片名导演必须接受观众的挑剔和追问。

冯小宁说,他想让这些吃惯“洋快餐”的孩子们在《甲午大海战》中看到,当年中国人在海上是怎么被欺负的,要让他们的心灵“震撼一下”。“电影不能永远只是娱乐。”冯小宁很严肃地说,中国电影这十几年走的路,明显过于娱乐化,会导致孩子们脑残。

冯小宁在《甲午大海战》中展示的饱受日本人“欺负”的北洋水师,其实还有另一面。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在威海刘公岛正式成立。其中“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在当时类似今人眼中的航空母舰,这两艘清政府花300多万两白银在德国制造的“亚洲第一巨舰”,1886年停在日本长崎补给、维护时,曾引得日本朝野一片恐慌。

而北洋水师著名将领刘步蟾、林泰曾、叶祖珪、方伯谦、林永升、萨镇冰等人,都是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的高才生,刘步蟾的优等文凭还是英国女皇亲自授予的。其余各军舰管带均毕业于马尾船政学堂。

此时,中国海军实力已成为世界第六,亚洲之首。而日本海军与中国海军主力北洋水师相当,常备陆军22万人,总兵力不到中国一半,武器装备两国也相差不大。

但这支水师的“细枝末节”,也被和它有过接触的外国人敏锐地观察到——

一位北洋水师将领邀请美国记者亨特·诺曼参观北洋水师最大的装甲战舰。战舰上有一门大炮用帆布蒙着,那位将领自豪地说,这是一种新型的急射炮。他让看守大炮的水兵把帆布揭开,士兵很不情愿——原来炮筒里藏着狗肉、米饭和筷子。

北洋水师一位外国教官去总督衙门领赏,衙役不让进门,索贿60两白银。教官给了45两,才被允许进入。

北洋水师士兵薪酬由各舰船管带“包干”,很多将领便将亲戚、朋友叫来吃空饷。官员采买钢铁、火药和大炮时,只拿20%的回扣就算是清廉。中国最大的兵工厂的督察,为了多拿回扣,把要采买的用于造来复枪枪管的钢材改成了铁。

北洋水师高级将领中,不嫖不赌者,唯邓世昌一人。据记载,北洋水师提督府所在地刘公岛,曾经青楼林立、烟馆满街,这种乌烟瘴气的环境,何以造就威武之师?

能不能多点角度去思考他的悲哀?

1962年上映的《甲午风云》,李默然扮演的邓世昌正气凛然,是那个年代典型的正面角色,而李鸿章和刘步蟾是大反派。

作为威海当地甲午战争史的民间研究者,威东航运有限公司办公室经理孙建军觉着,受拍摄年代局限,《甲午风云》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并不够准确客观。

甲午战争中最重要的人物莫过于北洋大臣李鸿章。李鸿章的卖国贼形象是以往极力渲染的:出卖国土,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近年来,大量书籍和影视作品开始为李鸿章正名。2003年播出的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李被塑造成为一名杰出的外交官和政治家。

“对李鸿章的过度丑化或者美化,都令人反感。《甲午风云》中邓世昌是个‘高大全’,改革开放后开始挑他的毛病,现在又开始捧他。他就是晚清一名军官,有自身局限性。”孙建军说。

冯小宁在把握李鸿章这个人物时,采用的是“换位思考”。“换作我是李鸿章,面对朝廷压力、国力衰败制度腐烂人心涣散,我要保证自己掌握下的海军能够生存的同时,对外又要有威慑力,我要碰到什么问题?我会怎样做?”冯小宁觉得,李鸿章既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执行者,但他也是中国人,带有强烈的民族情感,还有一个基础的人性在,“把他嘴脸化很愚蠢,能不能多一点角度去思考他的悲哀?”

在《甲午大海战》中,孙海英扮演李鸿章。在合肥片场,孙海英公开表示要给李鸿章正名。不过,他也承认“没敢动太多,不过起码让我们知道当年李鸿章是这样的,他究竟错在哪里?”

在“夜深镝鸣”看来,拍好李鸿章不是简单地给他翻案或正名,拍出人性的复杂、历史的复杂,恐怕更打动人。“夜深镝鸣”很赞同《赛德克·巴莱》的导演魏德圣说的一句话——“我们身为后辈的,有什么资格去批评我们上一辈是做对还是做错,我们经历不一样,我们教育水平不一样,我们价值观不一样,我们所面对的困难不一样,什么都不一样的时候,我们怎么说他错了,我们又做对了什么?”

这部反映台湾原住民与日本殖民者抗争的历史片,获得了圈内人的一致赞誉,但内地票房却以惨败收场。

小人物的人生裂变,更能透视一个民族的底色

《甲午大海战》有一半镜头是在威海拍的。除了刘公岛外,威海有不少甲午海战遗存,摩天岭、杨枫岭、远遥墩炮台……这些地方,在孙建军和“夜深镝鸣”嘴里如数家珍。“你不了解甲午战争的历史,便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威海人。”孙建军说。

2005年,“夜深镝鸣”首次探访杨枫岭炮台和摩天岭炮台时,依据的唯一史料,是日军1895年拍的一张照片。

“夜深镝鸣”注意到,关于甲午战争的所有历史照片都是日本人拍的,来自中方的一张没有。他进一步追溯发现,甲午之战中,日军战斗编制中有一种“武器”,这就是照相机。1895年1月日军登陆荣成龙须湾,日本参谋本部测量摄影班作为先头部队,首日就踏上了龙须岛。

在“夜深镝鸣”看来,照相机这种“装备”从细处上显露出两国“软实力”的高下。大清国的洋务运动引进的全是西洋大炮军舰,日本既引进了西洋大炮及制造技术,还引进了德国照相机。照相机这颗“种子”,给人提供了观察世界新的方式,无意间催发个人思想乃至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从明治五年开始,福岛安正等一代又一代日本官方乃至民间间谍踏入中国,从东南沿海到川藏山区,从国家制度到乡社结构,从高层到民间,深入中国社会肌理,拍下一幅幅照片,经过20多年系统观察,早已洞悉大清帝国“病在腠理”。“所以,他们才敢在甲午海战爆发4个月后,就自信地撤掉了护卫东京湾的水雷。”“夜深镝鸣”说。

对照日本人拍的这幅照片,“夜深镝鸣”重走这片甲午古战场。又饥又渴下,他发现自己居然无意中闯入了威海城郊最大的一片“无人区”。

当年杨枫岭炮台、摩天岭炮台守将分别是陈万清和周家恩。“夜深镝鸣”仔细观察了两座炮台的胸墙掩体差别,这些经过百年风雨侵蚀保留下来的模糊信息,还是透露出陈、周两人的行事风格。

甲午海战中,陈周两人都曾经浴血奋战。陈万清还刀砍劝他逃走的侄子,后弹药库被炸起火被迫撤离,从此弃军从商。而周家恩一直坚守炮台直至重伤而亡。

1898年日军从威海撤走,陈万清故地重回,已成了一位皮袍貂帽的阔商,“夜深镝鸣”觉得,陈万清这样的小人物,正史是无暇顾及的。“这些小人物的人生裂变,更能透视一个民族的底色,而《甲午大海战》里恰恰忽略了。”

甲午鲜血并未能惊破少数既得利益集团的醉生梦死,周家恩浴血护卫的大清帝国,裹挟着4.5亿百姓,以无可自救的惯性迅速坠入历史黑洞。5年后,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辛丑条约》签订,创下4.5亿两白银赔偿之巨。

“为了这样一个腐朽政体,周家恩这样的‘死忠’到底值不值?”“夜深镝鸣”说,这样的小人物,这样的历史细节,正是电影发力之处,激起后人的反思与追问,这比往里勾兑些“情爱味精”要有价值得多。

如今,摩天岭罕有人至,远遥墩倒是有人去爬爬山,这些见证了大清国“花钱买现代化”的讽刺的历史遗存,即便是当地人也不知道它曾是甲午故地。

“爬上缘如绳套的山顶,每一个有心的炎黄子孙,您是否想过解开这个套子?远遥墩,这个包含如此丰富历史信息的海边孤山,真应该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好好保护、利用起来,让每个人都来走一走、看一看。”2011年秋,“夜深镝鸣”登上远遥墩后,如此感叹。

远遥墩如此寂寞,这座海边孤山的西南,就是威海著名的金海滩浴场。就在那里,属于北洋水师的“镇一”号鱼雷艇、“飞霆”号汽艇被日本舰艇追得无路可逃,折入湾内抢滩逃命。

那是1895年2月7日的威海,一场屠戮就此开始。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冯小宁 北洋水师 甲午大海战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