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竟有“野鸡刊”: 一月敛财百万共用一刊号
“这肯定不是能当选核心期刊的《大家》。”沈欣肯定地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但她不确定的是:“到底是我被中介骗了,还是《大家》另有一本‘野鸡版’?”
每月3期,一月敛财上百万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昆明调查发现,中介没有“忽悠”沈欣,她拿到的《大家》,的确与正本《大家》出自同一家杂志社。
“你的作品发不了文学版《大家》,你要找的是理论版吧?”在位于昆明市中心的云南新闻出版大楼10层,当记者以投稿名义来到这家杂志社时,该社一名自称“编纯文学稿件”的编辑,这样向记者提示。
该编辑随即拿出了两本《大家》。记者看到,其中一本“理论版”,就是沈欣拿到的“野鸡刊”。
记者仔细对比后发现,“野鸡版”《大家》与其正本真假难辨,二者共用一个国内刊号CN53-1108/I,一个邮发代号64-61,主管和主办单位、编辑部地址、广告经营许可证号、网址和E-mail均一致,电话号码相邻,副主编都是韩旭,两套编辑部“人马”里,绝大部分(9人)署名相同。不仅如此,两本《大家》的封面装帧都颇为统一,甚至价格都是12.8元。
撇开内容,也许唯一能引人怀疑的是正本《大家》的印刷地点,写着云南新华印刷厂,“如有质量问题,请寄印刷厂质量科调换”;而“野鸡刊”的印刷地,则是云南新闻图片社印刷厂,“调换请寄编辑部”。
但沈欣显然注意不到这些。为了让论文出现在这本“野鸡刊”上,她和同事们通过中介付出的“代价”,一篇5000字以下的论文普遍为4000~5000元。
中国青年报记者咨询了数名论文中介后发现,这一价格还属于“中等水平”。最贵的报价,来自中国杂志网一名自称涂老师的人,为5000字以内9000元。
“《大家》的版面费一直比较贵,去年4000元不松口,今年才降了一些。”四川中介江老师说,“这些杂志都是两个版起卖,你最好凑够4000字,划算点。”
在该杂志社,一名叫王磊的编辑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文学版《大家》1994年就创刊了,而“理论版”《大家》2010年1月才创刊,“目前理论版上、中、下旬都出刊。”
记者在这里随机翻阅发现,众“野鸡刊”薄厚不一,厚的约“容纳”300篇论文,薄的也有150篇。与沈欣一样“中枪”的,近一半是河北省专科院校的讲师和副教授,来自辽宁、江苏、重庆等地的也不少。
对版面费问题,王磊编辑一直避免正面回答。记者几次追问后,他吐出“1000元”这个数字,这是中国青年报记者目前遇到的最低报价。
而记者对2012年1月中旬刊里的10余名作者随机采访后得知,他们的花费,普遍在4000~5000元之间。
《大家》杂志社官方博客显示,1998年,该文学杂志社开始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之路。
据记者初步估算,按照平均一期200篇论文、每篇论文收益3000元计,每期“野鸡刊”可为该杂志社敛财60万元,每月近200万元,一年不少于2000万元。
中国知网、国家图书馆均寻不见
有趣的是,无论昆明还是北京,你在报刊亭等地方,很难找到《大家》的身影。
“我们是定点发售。有图书馆会订购,我们出刊后,就直邮图书馆和订购人。”王磊说,两个版本的《大家》,每期合计发行量约2万份。
“你发在理论版的论文,可以在中国知网上查到,北大图书馆也有。”他提示。
然而,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青年报记者随机输入刊发在“理论版”《大家》的10余篇小论文后,发现结果均显示为“0”。
记者同时看到,文学版《大家》杂志,确在知网学术期刊大全的收录之列。知网的客服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知网收录哪些内容,是根据与杂志社的合作协议来的。“《大家》编辑部没提供的内容,我们就收录不了。”
“知网对‘理论版’《大家》的收录很不稳定,时有时无。”一位自称严编辑的论文中介向记者私下透露,“说明这个杂志挺乱,很多收录关系还没理顺。”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