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京杭大运河如再不复航 将会彻底消失
借“南水北调”通航?
与李殿魁的方案类似,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也选择了“隧道穿黄”。
今年1月8日,穿黄隧洞出口闸及出口连接段工程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完成,东线穿黄河工程的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这一隧道跨越山东东平、东阿两县,洞长585.38米,内径7.50米,但其最大埋深达70米,并不需要对隧道顶部费太大的力气进行加固。
长期以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大运河的复通一直是处于难分你我的关系,南水北调东线基本上沿大运河的路线修筑,在济宁以南,基本上使用运河河道,而在济宁以北,即穿黄之后的河段,东线工程则选择了避开大运河,原因恰恰是因为运河河道的污染太严重了。
与京杭运河相比,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大的特点是只用于输水,不用于航运,而这是水利行业的人士所无法接受的。
“水利部给出的理由是航运会造成污染,但实际上船舶使用柴油对水面的污染已经非常的小,绝大部分的污染来自于两岸的工业排放。难道避开了运河河道,运河的治污就能躲开了吗?”苏国萃质疑。
一位山东政协的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李殿魁在2006年曾就此问题向中央领导写信,质疑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航运排除在外,其后得到领导批示,要求水利部仔细考虑南水北调通航的可行性。
“南水北调在2007年底开工,还是按原方案进行,根本没有考虑过通航的问题。”上述人士说。
这意味着,至少在京杭运河的北段,如果航行得以实施,大运河的通航将与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分道扬镳。
但另一方面,由于南四湖、东平湖成为了南水北调蓄水水库,水量较原来增加,使用两湖湖水接济运河的方案又有了更大的助力。
“其实两者并不矛盾,现在东线一期工程没能通航,但到二期、三期工程,运河通航就很可能能跟调水结合起来。”苏国萃对前景依旧乐观。
也许届时,沉寂百年的运河棹歌有望再度全线响起。
苏国萃:再不贯通,大运河就会彻底消失
地方政府对通航呼声很高
时代周报:你是最早提出实现大运河全线通航的学者之一,在你看来,为什么至今仍没有部委明确支持此事?
苏国萃:这是比较纠结的地方,从目前的体制来看是分块管理,如果要恢复通航,要涉及到很多部门:交通、水利、国土、住房建设、环保、财政、文化、文物等一大堆,这些部门都有各自利益取向。这就造成没有统一调拨规划指挥机构,更没有一个单独的部门可以牵头做这个事情。
在2010年的两会上,有51位政协委员提交了提案,希望京杭大运河北段能够尽快通航,当时在提案中我希望国家发改委来牵头,但是至今发改委也无法明确。
时代周报:目前对通航问题表现较为积极的应该是交通部门吧?
苏国萃:交通部要有了水和航道才可以发展内河航运,它不能自已单独做这个工作。但是我觉得交通部应该有所作为,虽然现在京杭运河有40%不通航,但仍在通航的60%作用非常大。现在国家对内河投资逐渐扩大,地方政府由于经济发展对内河发展依赖越来越强,所以苏北运河这一带,包括山东南面,运河也在逐渐扩展。现在运河已经可以通2000吨的船舶,江南的运河也全面铺开,四级航道提升为三级航道。
今年四月我们到京杭运河走了一趟,20多天,对整个情况有比较深的了解,从整个环境来看,现在是一个合适的(复通)时机。另一方面,大家都比较关注这个问题,特别是运河所流经的黄河以北的四个省市,地方政府呼声非常高,我们与德州、沧州和天津进行了座谈,复航呼声很高。
运河没有水,怎么谈保护?
时代周报:这几个地方在航运上并不紧迫,他们主张复航的出发点是什么?
苏国萃:在华北,大运河上世纪70年代末才退出历史舞台,像我过去到河南调查的时候,也是到了70年代末才停止航运,当地人对运河有很深的情结,包括对水的依赖性和对运河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运河没有水之后对航道破坏很严重,形成小的干燥气候环境,生态也遭到破坏,如果能够恢复,对四个省市各方面的工作都会有好的影响,包括产业带集聚、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百姓休闲和经济发展都会有所提升,运河的恢复从交通层面来说可以发展水运,但还会带来文化传承、产业集聚和就业提升。
时代周报:似乎也有人担心,运河的现代化将破坏文化遗产的原貌,跟大运河申遗的想法背道而驰?
苏国萃:我们这次跟政协考察,多次去到文物部门,因为涉及到2014年向联合国提交申遗文本。
京杭运河是宝贵的文物,但却不同于长城和其他成功申遗的文物,它是仍然在发挥巨大效益的文物。如何保护和发展,我们以前做过一些工作,包括上世纪90年代对运河的大规模整治,也考虑了对运河文物的保护。
例如南方的镇江、常州、无锡这一带,包括杭州嘉兴,为了既保护运河又提高航道能力,在城市外围重新开挖航道,保护城内河道的原始风貌,虽然有些地方保护得比较差,但是这不仅仅是运河的事情。
这一问题南北可以共同探讨,北方可以借鉴南方,一方面南方的航运发展有目共睹,有了七大交通运输方式,但这并不代表北方可以不要航运。南方的经济和交通发展都处于领先地位,但对内河依赖依旧很高。南方对航道的保护经验北方也可以仿效着做做,文物保护不是永久的,恢复通航反而可以保护运河的文物。
时代周报:恢复通航,各方面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
苏国萃: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些年断航之后,地方上依旧还有部门在对运河进行管理,有的是航道部门,有的是水务部门,因此他们对这一航段是有一定的管理和保护的。
但另一方面,这几个部门没有执法能力,要想有效管理越来越难,他们自己也感觉到,有些事情看到了管不了,白天能管晚上管不了。如果说要恢复通航,基础条件还在,那就是最好的前提条件。
我很难设想再过30年运河是不是还能保持这个状况,30年后再提这个(贯通)事情,(大运河)就会彻底消失,恢复就很难做到了。因此,目前的经济环境需要做这个工作,而从通航的时间性来说越早越好。
苏国萃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