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兵马俑本是通体彩绘:70%以上衣着颜色红配绿(图)

2012年06月13日 08: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左志英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近日公布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最新考古成果。秦俑一号坑第3次发掘于2009年6月13日正式开始,截至2012年5月,第3次发掘出土小件器物包括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类型,共计310余件(组),其中包括出土数量过百的陶俑,以及陶马3组12匹,战车2乘、弓弩箭箙等,另有建筑材料朽迹如木、席、夯窝等痕迹多处。

6月9日第7个文化遗产日当天,陕西秦始皇陵博物院对外公布了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的成果。彩绘兵马俑的保护问题,再一次引起公众的关注。

事实上,将美丽留在陶俑上并不容易,考古专家在探索路上曾留下一桩桩遗憾。而今,他们终于能信心满满地说:“彩绘保护基本没问题。”

“从彩绘保护成功那一刻起,秦俑保护才走上科学之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祺说。

大多数秦俑已非色彩斑斓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3个坑,共有八千来个陶俑,2000多个已出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前馆长袁仲一说,它们原本都是通体彩绘,并且各不相同。

在历史学家笔下,秦俑是亮丽的:衣服色调明快,以红绿二色为基调,已出土的彩绘秦俑中,70%以上的袍衣和俑裤是红色或绿色,可谓大红大绿。红色是血与火的符号,象征着力量与地位,而绿色代表着丰收、富饶。

袁仲一说,很多人认为,兵马俑出土时本是花花绿绿,因为考古人员工作不到位,它变成游客们所见的灰头土脸。其实,2200多年来,秦俑坑曾历经水火等磨难,一号二号秦俑坑被火烧过,一号坑是大面积过火,二号坑是局部过火,大量黑色灰烬残留在夯土墙上。三号坑没遇大火,但破损程度最为严重,陶俑基本被砸了个遍,有的碎成粉末,根本没法修复。地处骊山脚下,3个坑都遭过洪灾,再加上深埋地下多年及其他自然因素的侵蚀,使得绝大多数兵马俑出土时已非色彩斑斓,只有或多或少的颜色残迹。相对而言,二号坑彩俑保存得最好,但全身大面积有彩的俑只有十几个。一号坑已经发掘出的1800多个陶俑,大多像本文开头所说,只剩一些痕迹让人浮想联翩。

特殊工艺造就了特殊难题

岁月摧残,秦俑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多数变得支离破碎,斑驳陆离,露出黑褐色。

这种黑褐色,是当年涂在陶俑表面粘合陶俑和颜料的生漆。时过境迁,它变成颜料脱离陶体的催化剂。

秦俑的彩绘工艺有点儿特殊:先在陶体表面涂上1至2层生漆,后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刷上1至2层不同的矿物颜料,最后对眉毛、眼睛、胡须等细部进行描画。汉代以后,彩俑大多没有生漆打底。

特殊的工艺造就了特殊的难题。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执行副领队容波说,秦俑出土时,矿物颜料和生漆层均已老化,颜料内部、颜料与生漆间、生漆与陶体间的凝聚力和黏附力都很脆弱,而夹在中间的生漆层对湿度非常敏感,一旦失水会剧烈地收缩、龟裂、起翘、卷曲,拖着彩绘一起脱离陶体。

生漆层对湿度多么敏感,科研人员做过一个实验:将彩绘陶片从相对湿度100%的保湿箱放到相对湿度60%的普通房间内,1分钟后,生漆层的两端明显起翘,4分钟后,大部分起翘。

怎样加固生漆层,是保护和修复彩绘的关键,也是难点。容波说,一般的加固剂,很难渗过生漆层使其与陶体、颜料重新紧密,也难阻止失水的生漆层剧烈皱缩。

除彩绘外,兵马俑坑的保护与修复工作还有三大类:陶俑、青铜器、土遗址,比较而言,彩绘的保护与修复最难。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祺说,出土时,许多彩绘像灰烬一样浮在陶体上,风吹不得,手摸不得,特别脆弱,最佳抢救时间比其他三项短得多。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秦俑 加固剂 彩绘保护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