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装”“异性”流行 专家倡导人性化性关系
【核心提示】“易装”、“易性”群体很难简单地用伦理学来评价其是非善恶。这个群体只要不做违法违规的事情,应支持他们建立新的社会角色。但性别人格是种美,男女混杂、没有性别界限之分,并不是审美标准的进步。
“易装”、“易性”这种亚文化的少数群体从出现开始,便与社会传统伦理道德形成了对立,并衍生出各种令人咋舌的行为,冲击着传统价值观的底线。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类特殊人群?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安云凤从伦理学的角度作了分析。
认同特殊人群的个性
《中国社会科学报》:从伦理学的角度应该如何看待“易装”、“易性”这类人群?
安云凤:伦理是评价是非善恶的一个标准,“易装”、“易性”群体很难简单地用伦理学来评价其是非善恶。对于这类特殊的群体,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从他们的生理问题上分析。这两种人因为其生理结构(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不一致而去“易装”、“易性”,这是生理上的原因,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或者手术进行矫正、治疗的。这个不好作道德评价。因生理问题而“易装”、“易性”的这类群体,伦理学不对其作道德评价。但大众会对他们进行道德评价,还希望大家可以尽量对这类群体宽容、理解。
其次,心理问题方面。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心理疏导,因为由心理问题导致的“易装”、“易性”和道德无关。比如,有的“易装”、“易性”者从小就被家人当“女孩”养,无论是穿衣打扮还是性格脾气,这些都在逐渐影响着他们的心理性别,致使行为也趋向了女性化;还有的“易装”、“易性”者儿时遭受过男性暴力,这给他们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所以他们会喜欢做女性,从而得到男性的保护。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心理和生理上的“易装”、“易性”并不能作为道德评判的标准。
第三层面的问题要引起重视——“易装”、“易性”者在具体行为上的表现,即他们的行为举止对青少年成长起到不良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视觉、听觉等造成不良影响,更有“易装”、“易性”者竟公然卖淫。这就要对他们的行为作出道德评价,甚至进行法律干预。
倡导人性化的性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易装”、“易性”者的具体行为应该如何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道德评价呢?他们之间的性行为是否符合正确的性伦理?
安云凤:有些“易装”、“易性”者在公共场合涂脂抹粉、骚首弄姿,扭着水蛇腰、翘着兰花指,有悖于人们的传统审美标准,让人感觉不舒服,甚至反感。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他们的举止行为也与人们传统的道德风俗相背。
从伦理学的角度讲,性行为有高低贵贱之分,人类的性行为不是完全的生物性行为,而是建立在生理和自然基础上,同时又具备社会属性的一种行为。性行为的文明也就是道德的文明,不能违反人性,违反伦理,违反正常的性关系。如果通过“易装”或“易性”的手段去卖淫,或为了满足自己的一时欢愉,那是不正常的性伦理。伦理学强调性行为的社会内涵,真正的性伦理是以生物性、自然性为基础,提倡男女之间的互相倾慕,互相爱恋。
人的性关系,是人性化的性关系,是在理智指导下的性关系,是文明的性关系,而不是纯粹动物性或生物性的性关系。这就是伦理学的看法。
支持亚文化群体建立新的社会角色
《中国社会科学报》:“易装”、“易性”这类小群体面临怎样的社会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对待?
安云凤:“易装”、“易性”群体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就是工作难求和变性手术。他们找工作受歧视,这在他们的群体中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但这个群体只要不做违法违规的事情,参加社会劳动是他们应有的权利。所以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被当做正常人一样对待,至少不应该剥夺他们工作的权利,社会各界不应对他们有歧视的眼光。大众也应该对他们宽容、理解,在就业、求职这些方面都要给他们同等的待遇。
做变性手术也是他们的个人权利。毕竟他们由于第一性征、第二性征不一样,自身也可能产生自卑、尴尬等一些病态心理,影响其自身道德人格的发展。通过变性手术,他们可能更加地内外一致,这样有利于帮助他们调节好自身矛盾,缓解心理压力。如果这类人可以适应新的社会角色,找到新的性角色定位,那应该为他们感到高兴。
不随便标榜异类
《中国社会科学报》:“易装”、“易性”在今天的社会越来越多,这种亚文化是否会在与传统伦理道德冲撞之后慢慢融合?对于青少年一代又该如何教育和引导?
安云凤:不可否认,在社会观念逐步开放的同时,这种亚文化的多样性也正在逐渐表现出来,它不断与我们的传统伦理观念发生着碰撞。但暂时不可能同我们的传统道德风俗融合。对于“易装”、“易性”群体,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毕竟这只是他们的一种生存方式。只要他们不违反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不影响别人,不危害社会,我们就应该理解他们,以免因歧视导致矛盾激化,从而引起更大的社会问题。
社会伦理有一个导向问题,它必须具有正确的导向,包括男女服装、行为举止等。社会的伦理标准应该体现正确的人格、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精神、健康的身体。“易装”、“易性”具有强烈的模仿导向,如果成为一种普遍趋势,那么将会是对社会伦理标准的一种亵渎。
我们应该给青少年建立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去引导、教育他们。我们不该放任青少年肆意地张扬个性,社会也不该随便地标榜异类。性别人格是种美,如果男女都混杂了,没有性别界限之分,或许并不是一个审美标准的进步。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