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介休清明文化节开幕 专家:莫把介子推神话

2012年04月03日 15:04
来源:凤凰网 作者:周东旭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第五届中国介休清明(寒食)文化节于4月1日在山西介休绵山开幕,作为文化节组成部分清明(寒食)文化学术研讨会于4月2日举行。研讨会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希清教授主持,第九、第十届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教授作总结发言,两岸四地学者共同研讨清明寒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道德在当代的复兴。

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节庆委员会主任李汉秋指出,清明节的核心内涵是缅怀先人,特别是缅怀意识的亲人,“价值取向是提升生命的意义,是节日中间最富有生命意识的节日”。他认为清明节应该是提升人生价值的节日。

西北大学教授刘宝才提出不要把介子推过于神话,同时,他认为道德需要物质基础,同时也需要心理、情感基础,但“物质基础不能直接决定个体的道德情况”,情感具有普遍性、直接性,对道德的影响更大。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小健主讲《论语》中的“孝”。他认为《论语》中的“孝”是关系到人与人之间最自然最本质的情感,不完全是哲学或形而上层面,更接近生活,是一种可操作的系统。同时,他对“代理扫墓”提出批评,认为脱离了孝的基本理念。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教授王新宏注意到整个社会从官方到民间都越来越意识到,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发挥自身的智慧,创造出很多新鲜的文化形式”。

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陈鸿森结合台湾的情况,对当今小家庭制度表示忧虑。他称不婚或不子在台湾成为常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渐渐出现危机,先前社会的孝因为贫穷受到一定制约,而当今小家庭制度的出现则可能是影响孝的不利影响。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摩罗认为中国要想借助文化的力量,提升民族自信、自强,前提是要有文化资源,同时,提高文化力量要借助体制的力量,而民间的力量是有限的。

许嘉璐做总结发言,他首先指出,孝文化以及道德复兴还处在一个困惑、蹒跚、艰难的阶段。同时,他提出儒学要与时俱进,应该从原典开始,“原典还活着,活在从孔子到今天的我们身上,活在阳光下休闲的老婆婆身上”。他认为无论读经还是读史,都是在和古人对话,并建议学者对儒家经典中的基本概念范畴进行专题讨论,正本清源,探讨不同领域间的勾连,比如孝与仁、智等。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介休 介子 文化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