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2011年大学行政化趋势有增无减 官越大学问越深?

2012年04月03日 10:51
来源:南方周末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学术地位的行政垄断向每个人释放出十分清晰的信息:与其踏踏实实坐学术的“冷板凳”,不如不务正业、广为交际、巴结权势,这样课题、经费、评奖、职称……都来了,自己也很快就能获得同行的“承认”。在一个缺乏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里,学者的追求和动机遭到行政化的彻底扭曲,自然很难产生有价值的抱负或思想。政府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却没看见什么重要思想是因为哪个“重大攻关项目”而产生的。

每个人都是大学行政化的受害者。如果只把大学作为升官跳板,官运亨通却在学术上碌碌无为,改变不了学界“混混”的本质。在言论颇为自由、信息相当充分的今日中国社会,学术“权威”纵然靠行政资源在体制内叱咤一时,也得不到真正的业界尊重。

财政投入法定化

行政化的一个主要理由是分配政府下拨给大学的各种资源。只要政府仍然掌握着各种“工程”、“项目”、“课题”、奖项及其所附带的大量经费,只要这些指标仍然决定着教师晋升和大学排位,多数学者难免不能自持,必然把大量时间精力浪费在各类无意义的“填表”和权谋上。

由于教育部门追求的“政绩”工程,耗费了本可以用来改善大学待遇的正常投入,多数教师的工资收入尚不足以维持体面的生存。要根治大学行政化,首先要改变大而无当的“政绩”思维,实现公立大学财政投入的常规化、法定化;政府投入应全部用于教师工资和学校的软硬件开支,哪怕是用于集资建房也比花在各种“折腾”上强。

有作为的大学领导可以充分争取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资源,至少让自己的教员安居乐业,不为行政赐予的五斗米折腰,专心于教育与研究。国外大学校长的任务当然不是管人,而是拉赞助。哪怕你是学界泰斗,没能力拉钱,也难做校长。

(作者为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学术垃圾 人格相关 管理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