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阎崇年:故宫绝非空壳 宝贝都被运到台湾是误解

2012年03月24日 10:38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吴晓铃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探索永远充满趣味

在《大故宫》里,阎崇年并非死板地读史,而是纳入了很多普通观众感兴趣的史料,让严肃的话题充满趣味。

记者:据说光绪皇帝结婚前,紫禁城里的太和门是纸糊的假门,《大故宫》会涉及这种八卦吗?

阎崇年:这个确有其事,我也会讲到。光绪十四年12月15日,太和门大火,化为灰烬。但是次年正月二十七,就是光绪皇帝的大婚吉日。清制规定,大婚皇后必须经由太和门进宫,如今太和门被烧,短短42天根本来不及重修。怎么办?清廷就下令北京的棚匠扎彩工,夜以继日加紧搭建,竟然搭成了一座逼真的彩棚太和门,以假乱真,在光绪大婚时使用。所以《光绪皇帝大婚图》上的太和门,其实就是纸糊的。这项工艺已被列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矗立在紫禁城的太和门,是光绪大婚后第二年建成的。

记者:康熙设立南书房,主要是作为学习娱乐的场所,还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巩固自己的权力?

阎崇年:南书房的设立是康熙的一个创造,这是军事、行政、学问和情趣的需要。因为康熙身边的太监没有文化,不能同他研讨经史,切磋书法,大臣也不能随时陪伴身边。所以干脆设立南书房,选择一批品德高尚、学艺有长的大臣任事专职,随侍左右。他们中既有懂书法、绘画的艺术家,也有一批通天算、明音律的科技之才。但是侍奉皇帝并不是容易的事,他们曾经因为长时间垂首侍立,“十指欲肿”,也会因为写派呈书籍,“终日伏案而坐,两脚不得屈伸。”

记者:《大故宫》听上去是一个比较严肃、学术的话题,你怎样保证观众有兴趣听下去?

阎崇年:我讲的时候会看观众的眼神,有时观众乐了,我就觉得大家喜欢;有时大家低头,我就赶紧压缩,根据观众反应随时调整。另外,历史里很多怪癖的专用字,也尽量避免出错。已经录完的这20集,我尽心了,尽力了。

嘉宾著名学者清史专家阎崇年

主持人本报记者吴晓铃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故宫 故宫文物 大故宫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