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科幻小说30年首登《人民文学》 刊发刘慈欣四篇文章

2012年03月14日 09:48
来源:新京报 作者:姜妍 江楠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2012年第3期《人民文学》以特选形式刊发了刘慈欣的四篇科幻小说)

“现在科幻文学能够重新获得主流文学的注意,对它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刘慈欣昨日在电话里对记者说。在刚刚出版的2012年第三期《人民文学》杂志中,他的小说第一次在主流文学刊物上刊登,并且以专题形式,这也是时隔30年,主流文学界再次把目光对准科幻作家。

李敬泽

佳作已达世界水准

在杂志卷首语中,编者称,发表刘慈欣的作品并非心血来潮,早在30多年前,《人民文学》已经发表过《珊瑚岛上的死光》,并因此开启了新时期文学中的科幻潮流。在杂志中,一共刊登了4篇刘慈欣短篇小说,皆为旧作,《微纪元》、《诗云》、《梦之海》和《赡养上帝》。

杂志主编李敬泽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此次专题的缘起。此前因为《人民文学》办了英文版,打算介绍刘慈欣,李敬泽向他要了几个短篇,看过觉得很好,就促成了这次的专题。

科幻文学和主流文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李敬泽认为至少两者并不矛盾,“科幻是现代想象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其实很多主流文学家也会大量征用科幻的资源,像卡尔维诺,所以我觉得这并没有什么冲突可言,其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同质性的。”李敬泽认为文学并没有确切标准,就像我们说幸福生活也没有标准一样,但是有些因素是显而易见的,他举例说,就像刘慈欣小说中那种绚烂的,带有很强原创性的想象力。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刘慈欣的小说满足了文学标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原则。

李敬泽说,他在关注中国的科幻文学,刘慈欣、韩松等人的作品他都在看。“科幻文学说到底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现象,中国作家是和世界作家在一个显而易见的平台上同台竞技,看谁更有想象力,看谁通过科幻对人类的思考能够更为独到和深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我们科幻小说的最佳之作应该可以和世界上最好的科幻小说相抗衡了。”

刘慈欣

科幻文学依然边缘

在刘慈欣眼中,科幻文学与主流文学依然有区别,他说,不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科幻文学在主流文学的眼中一直是一个比较边缘的东西,并不被主流文学所接纳。“比如美国,它是一个科幻文学很繁荣的地方,但他们的科幻文学同样不被主流文学所接纳。”所以他认为《人民文学》做这样一个选题,是抱持了一种很宽容的心态的。

虽然有区别,但刘慈欣说主流文学与科幻文学依然有共性,那就是它们都是文学,都要通过对社会、对环境、对人物的刻画来表现生活。但主流文学背后有一个很庞大的评论体系,所以对市场的依赖比较小,科幻文学就只能依赖市场。

对话

大刘:科幻不能走精英路线

新京报:现在科幻文学越来越受到主流文学的重视,你觉得这对科幻文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吗?

刘慈欣:获得主流文学的肯定当然是很好的事情了。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科幻有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那个时期其实科幻和主流文学基本是融合在一块的。像《人民文学》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发表过最早的一篇科幻作品《珊瑚岛上的死光》。后来可能因为市场商业化的发展,类型文学的细化,科幻文学就和主流文学渐行渐远了。

新京报:传统文学中会觉得评论或理论与创作是分开的,那你觉得科幻的理论、评论对科幻文学的创作有支持吗?

刘慈欣:科幻的理论和创作是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大部分研究科幻理论的也都是科幻作家,这在中国文学理论中可能是不常见的。科幻的理论和文学创作基本是融合在一块的,当然这可能也是一种初级的状态,也是一种无奈吧。因为研究的人少,所以反而造成了这种融合的状态。

新京报:在当下中国的环境中,科幻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你对中国科幻文学有什么期许吗?

刘慈欣:首先我觉得科幻文学要发展,就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市场环境,因为它毕竟是一个大众文学。它的主流、核心是面对市场,面对读者的,不能走那种很精英化的道路,为评论家去写作,这对科幻文学是不适用的。面对大众、面对读者,是科幻文学最根本的,是国内科幻最需要做的。另外,科幻文学应该百花齐放,对不同风格更宽容一些,不能用原教旨主义的狭隘观念去评价它,这是不好的。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人民文学 刘慈欣 理论与创作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