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真正的梁林故居80年代已拆? 官方暂时无答复

2012年02月02日 08:15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杨丽琼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凛冽的寒风中,坐落在繁华的北京东单北大街、东长安街、金宝街和东二环路中间的这片残垣断壁瓦砾堆,昨天再次吸引了纷至沓来的中外记者。70多年前,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伉俪曾租住在这里。昔日的四合院和它“北总部胡同24号”的门牌如今已不见踪影,但“梁林故居”的去留仍广受关注。

究竟啥时拆的

今年春节期间,有媒体报道,原计划恢复原貌的“北总部胡同24号”梁林故居已被拆成废墟。北京东城区文化委员会迅速就此回应,称拆除未经报批,属违规拆除,已责成建设单位调整建设方案,并要求在建设规划上确保院落得到保留。不料,一位女士日前向媒体报料:此前媒体刊出的被拆废墟照片实为她家私宅26号院,真正的梁林故居24号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已被拆除。

根据新华社报道,“2009年7月,梁林故居被拆迁引发社会对于北京名人故居保护的争论。同年7月10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叫停了对梁林故居建筑物的继续拆除”。这与26号院女房主的说法大相径庭。

官方没有答复

那么,梁林故居究竟是何时拆除的?对这个问题的权威回答首先应该来自相关文物保护部门。但在电话中,北京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这个问题应该请东城区文化委来介绍。东城区文化委办公室接电话的女士态度非常好,她要求记者提交详细的采访提纲,“我们报领导研究后再答复您”。她说她不清楚梁林故居的拆除情况,得由文化委具体管理的业务部门来回答,但“今天我们领导和文物科的人都不在,回答不了您。”

看来,梁林故居的拆除时间,文物保护部门似乎一下子难以回答。

拆迁规模不小

北总部胡同的老街坊马大爷也说不清具体的拆除时间,但他非常肯定地说:“早就拆了,有年头了!”“拆了有十多二十来年了吧,您看24号原址上建的那个三层小楼,都老旧成那个样子了。”

马大爷指着一百来米外的小羊宜宾胡同说,他1936年出生在那里,一直住到现在,从小在北总部胡同里玩。“那是一个一进两院的四合院,大门朝南开。最早这里的门牌号按1、2、3、4、5排序,大约在‘文革’期间改成胡同两边按单双号排,这两个院子才变成了24号、26号。这里住过的名人可多了,马寅初、胡厥文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好多大学者都在这一带住过。”

记者想进去看看,两名保安立即过来阻拦。马大爷说,废墟入口处原来没拦着,“初四我们出去吃饭,回来一看用铁皮拦上了。”这个入口有七八米宽,中间拦着2米多高的铁皮,两侧各有一个保安看守。站在废墟西面的胡同望过去,里面的平房已基本拆完,南边是一座人去楼空的简易6层住宅,墙上用红圈标着大大的“拆”字;西北角是马大爷指的那个平顶红砖三层小楼,连同北面的一些平房和矮楼,似乎都在拆除范围内;东面的一片平房和简易楼也没人住了。看来这一片的拆迁规模不小,24号、26号只是其中一小块,如果要恢复梁林故居,很难想象如何使它与新盖的高楼相协调。

曾是“太太客厅”

有人提出:“只要名人住过就是故居,都得保护?”诚然,北京作为五朝古都,方方面面名人不胜枚举,不少名人在北京多次搬家,如李大钊在北京的住所超过六七处,鲁迅也至少搬过5次家。如果把他们住过的地方全部保护起来,也是不现实的。

在北京,梁林的住所不止一处。北总部胡同24号院之所以格外令人留恋,不仅因为梁林在此居住期间,为中国建筑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还在于这里曾是著名的“太太的客厅”,是当年北平城里蜚声一时的文化沙龙。提到这个院子,人们总会想起男主人的人格与魅力、女主人的美丽与才华,想起前来品茗谈笑风生的徐志摩、金岳霖、张奚若、朱光潜、沈从文、萧乾等文化大家。由此看来,北总部胡同24号院的保护之所以一次次掀起波澜,绝不仅仅是因为“名人”住过。(杨丽琼)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梁林 名人 胡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