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对语言文字缺乏敬畏心?低级差错触目可见
本报讯 (记者 姜小玲)2012年《咬文嚼字》杂志发动广大读者“围观名家博客”。2月被围观的博主是郭敬明。围观的专家和读者普遍认为,他对语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
“围观”的专家举例说,从郭敬明的博客看,他运用语言文字的态度很随意,几乎毫无规范意识,低级差错触目可见。如把“令你们自豪”误成“另你们自豪”,把“自我了结了”误成“自我了解了”,把“顶着大雨”误成“定着大雨”等等。这显然和水平无关。《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在微博中谈及这一现象时,引用了当年语文老师批改作文的一句批语:“遍地荆棘,叫樵父如何下手? ”
其次,语言运用中的高频差错,在郭敬明的博客中十分集中。一些常见的易混字词,如“戴”与“带”、“副”与“幅”、“碳”与“炭”、“反映”与“反应”等等,郭敬明基本不能准确辨析。郭敬明对有些字词,似乎有点不求甚解,显示出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薄弱。 《比我老的老头——黄永玉》中说,郭敬明曾受央视《艺术人生》编导组之托采访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采访结束后黄先生即兴挥毫写了一幅书法作品赠与郭敬明。但文中前后四次称黄永玉先生这幅墨宝为 “字画”,这明显不妥。字画,通常是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的合称。如果仅仅是书法或绘画,是不能用“字画”一词的。
第三,郭敬明缺乏相关的知识,博文尽出一些不大不小的洋相。如《两小时后的生日》一文中说:“……我怀里的郭小呆非常茫然地望着我,像是在看一只‘蜉蝣撼树’的蜉蝣。 ”这里的“蜉蝣”是“蚍蜉”之误。蜉蝣(fúyóu)是一种昆虫,其成虫寿命很短,只有几小时至一星期左右,文学作品中常用它来比喻人生的短暂。蚍蜉(pífú),也是一种昆虫,古书上说是一种大蚂蚁。唐代韩愈《调张籍》中有诗句说:“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后世用“蚍蜉撼树”,嘲笑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东西,讽其自不量力。蜉蝣与蚍蜉都是虫子,但与‘撼树”搭在一起说的,只能是“蚍蜉”而非“蜉蝣”。
围观的专家和读者表示,对郭敬明这样的作家,有关出版部门和媒体单位,既要爱惜他们的才气,同时也要看到他们的缺陷和不足,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一味呵护、奉迎甚至溺爱,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