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记者暗访赣西“盗墓村” 2500年前东周古墓重见天日

2012年01月19日 08:26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屈菡 吴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见我们没动心,大汉转身把瓷器包起来,又放回了原处。

老张下楼又跟着卷发兄弟去了豆腐作坊,过了十几分钟,他搬出来一个纸箱。“600块钱!”他抱着自己的战利品说。

“也就多了100块钱,刚才怎么就那样难说话。”记者感到不解。

“他们三个人啊,是一起的,500块钱不好分啊,嘿嘿!”老张诡异地一笑。

老张说,他看过这里盗墓的现场,一般都是三四个人一伙,先用工具探测,如果测到有东西,便用铁锹或铁镐挖,一个人在上面观望,剩下的人在下面挖。“挖墓一般要挖到两米左右深度,很需要力气的。”老张说,前期找好墓,一晚上就能搞定。

“怎么能准确找到墓呢?”记者好奇地问。

“这里盗墓的人技术很高的,哪里有墓穴都能准确地找到。”老张对此颇为了解。他们先根据风水看个大概,然后再用专业工具探测。有一种小铁棍,像鱼竿一样可以伸缩,出门时一般会绑在车底盘上,到了用时就装一个把手,往地下打,能伸到地下五六米。这就是“升级版”的洛阳铲,打进去后取出土样来,根据泥土的松软度,来判断地下有没有墓穴。“如果打到的是自然土层,就没有墓,如果是填进去的土,就有墓。”

“听说挖墓的要遵守规矩,挖前要磕头,挖后要洒酒,还要给墓里留点东西,这里有这规矩吗?”记者接着问。

“哪里有这个规矩,保准给你挖得干干净净,挖完就敞着,不管回填的。”老张说。

“挖墓的人在村子里会被瞧不起吗?”

“盗墓的人自古就是被鄙视的,现在也一样,但一个村里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也就无所谓了。”老张也无所谓地说。

老张说,村里的人不仅挖当地的,有些人还到全国各地去挖,据说河南一些地方的盗墓水平最厉害,这里的人还会去当地请教。

“秋末冬初是挖墓的最好时节,不冷不热,他们一般天天都要去搞的。今天要不是下雨,这些人肯定也上山了。”老张说。

在“兰花王”家中,疑似出土文物散放在茶几上。

“勤劳致富”的“憨爷”

老张继续指挥汽车前进,说下一家肯定有好东西,那家的主人是他多年的熟人,有什么话可以直说。

停车下来后,记者环顾四周,这是一个距离村子较远的独院,位于山脚之下,旁边有几亩农田,还有小溪流过。由于一直在下雨,远远望去山间薄雾弥漫,树木愈加葱茏。

这家主人刚开着农用三轮车回来,身上还穿着抓鱼用的连体防水服。由于常年在外劳作,原本黑黝黝的肤色被晒得发红,说起话来总有笑容,样子憨憨的,因此得名“憨爷”。房屋仅有一层,但是高大宽敞。走进卧室,“憨爷”拿出一个盘口壶,虽然釉不完整,但器型很好。

“多少钱啊?”记者问。

“憨爷”犹豫了一下,“一千块,行不行啊?”他用商量的语气问,说完又憨憨地笑了两声。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文物艺术品 神探狄仁杰 5000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