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栗宪庭梳理独立电影历程 王宏伟:影展不要言必称戛纳

2011年10月15日 11:11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栗宪庭 王宏伟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凤凰网文化讯:第六届《北京独立电影展》序

我们只是想做自己喜欢的电影

从八十年代末张元和吴文光的作品算起,独立电影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艰难历程。2001年,由《实践社》和《南方周末》主办,由杨海君、杨超、张亚璇等人策划的《独立影像节》,虽然只办了一届,但首开了独立电影在中国的展播方式。同年,《酷儿影展》由崔子恩、张江南和杨洋等人策划,并延续至今,算中国历史最长的独立电影展播。2003年3月,由郭净、杨昆、和渊、易思成策划,以纪录片为专题的《云之南人类学影像展》,首展在昆明开幕。同年4月,由朱日坤、张江艺策划的《中国纪录片交流周》在北京开始。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2006年,栗宪庭电影基金成立,由电影基金创展的《北京独立电影展》,和从第四届开始的《中国纪录片交流周》,在宋庄美术馆开始,并延续至今。

近些年,独立电影的展播,开始整合成一种初具持续性和组织化、规模化的形式。尤其是由和渊、易思成、季丹、沙青等人策划的昆明《云之南纪录影像展》,曹恺、张献民策划的南京《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应亮策划的《重庆民间映画交流展》,以及由老贺(贺中)和王晓鲁策划的北京《北京青年独立影像展》等影展连番上演,证实了独立电影在中国已呈燎原之势。

但是,2011年五月份,由朱日坤策划的第八届《中国纪录片周》被迫停播。2011年十月份,由王宏伟策划的第六届《北京独立电影展》,被迫迁移出被称为中国最大当代艺术家聚集地的宋庄。同时,这种令人遗憾的事情,在各地举办的影展上,多少都遇到了有关方面的干扰,独立电影依然举步维艰。

其实,独立电影人并非刻意要强调自己的边缘身份,更非要对抗主流电影的商业和意识形态模式或者现行体制什么的,我们只是想要做自己喜欢的电影!这是一个逐渐走向多元或者主张走向多元的社会,我们没有妨碍,或者并不在乎商业电影或其它主流艺术的大行其事和热火朝天的社会接受度,也不在乎时代、社会、大众、政治和经济的功利时效,更是置金钱利益、社会荣誉、大众掌声于度外。相对电影的商业和意识形态模式,我们只在乎电影人表达的独立性,而且,这种独立性来源于电影人对个人感觉的忠诚,以及对个人感觉表达方式的试验和探索。

支持独立电影,为独立电影提供一个更好的展播平台,也是我们基金和所有热爱独立电影的人喜欢做的事情,这是一个建立在与主流社会几乎无关的学术、民间、自筹自划的事情。所以,我们呼吁有关方面给予起码的理解和宽容,这是社会走向多元、平和的必备条件。同时,对于独立电影人,我们更需要专注自己的事情,以坚定、平和的心态对待眼前所有的难关。

栗宪庭

2011年10月5日

可以抱怨,不能失望

五十年前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说过:导演是电影剧组中唯一无权抱怨也无权失望的人。导演只有对自己有透彻的了解才能做出准确的自我评价,才能决定自己是否能忍受这样或那样的限制,并且把这些限制转化为有利条件(电影的有利条件),也才能判断这种限制是否会影响到电影的最终结果(《眼之愉悦》,2010,中译本)。

这段话很适用于今天的北京独立电影展(BIFF),因为我们需要对自己、对电影、对影展能有准确的“自我评价”。

每部参展影片的导演,在影片诞生过程中必定遭遇过无数的限制,这限制来自于你自身但更多来自于你自身之外的种种不可抗力。或许你抱怨过失望过,但这一切之后的现在,你的电影在这里现身了,很美妙的转化,不是么?

每一位参加影展的观众,无论你是何种背景,你都是每部影片“最终结果”的审判者。你们可以抱怨可以失望,但务必请发出声音来。来自你们的批评或鼓励,担当着对中国独立电影现状的质疑,也将推动着北京独立电影展的踽踽前行。

感谢诸多为影展做出努力和贡献的师友,他们的不抱怨不失望使得本届影展如期举办,也使北京独立电影展得以积蓄了其必须具备的忍耐和坚持,这是一种复合且交集的优良品质。

如果特吕弗先生在世,真希望他说一句:“办好你们的影展,无需言必称戛纳”。

感谢所有导演、观众和内心交战的支持者们。

王宏伟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边缘身份 电影节 自我评价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