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诗歌注定被边缘化 反倒得以回归本质

2011年10月12日 14:01
来源:新快报 作者:廖琼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广州诗人谈诗歌

过度强调经济,我们集体陷入物化时代

■新快报记者 廖琼

受访对象简介

黄礼孩

《诗歌与人》杂志社主编,诗人

梦亦非

诗人,专栏作家,“东山雅题”发起人

谭畅

《广东人文艺术》杂志执行主编、诗人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有诸多著名的诗人,但是在现在,却很少有人愿意写诗、诵诗,在大都市的包围下,诗歌似乎消失了。

为什么诗歌日渐被边缘化?

梦亦非:从浅层次来说,过去我们没有游戏机,没有电脑。因此,诗歌等一切可以阅读的消费,是非常可贵的。而现在,这种快速消费的时代,很难容忍诗歌这种深度消费。而从深层次来看,诗歌的刻意边缘化也有一些历史原因。在过去,众所周知,诗歌的战斗性是诸多文学体裁中最为犀利的。

黄礼孩:我们的阅读习惯,尤其是新一代,几乎已经丧失了深度阅读的习惯。看看现在地铁上、公交车上,有谁还在看报纸看书的?几乎人手一台智能手机,玩游戏,刷微博,要不就是大声喧哗。而我在国外看到的是,公众场合,几乎都是安静看书阅读的人。我们过度强调经济了,以至于集体陷入物化时代。诗歌成为这个时代的边缘是必然的。

这种边缘化对诗人是好事么?

梦亦非:当然。这几乎是诗歌最好的时光。因为边缘化,诗歌得以摆脱工具化、逃离商业,脱离功利,回到本质。留在这里写诗的,都是热衷于诗歌的人。

英国政府和民间在诗歌大众化的普及经验中,你们认为可以在中国实现么?

梦亦非:很难。民间对版权意识,基本还处于空白。再者,大家已经习惯免费享受诗歌。再者消费型的社会很难容忍这种深度消费。

谭畅:像英国那样,允许慈善机构以及一些为艺术家提供合法民间融资的渠道上,虽然非常具有借鉴意义,但显然在我们国家很难实现。国外同时还非常注重社区文化精神的培育,因此在英国会有一些非常大型的文化机构雇用知名诗人做驻地作家并作表演。政府、民间、商业三方力量一起推动了诗歌的发展。我们国家当然也有一些政府层面的专项基金。但据我所知非常难。一者需要审核,二者流程漫长。而民间资金只求功利性。北京也有一些诗歌朗诵团,但这和诗歌没啥关系。

在诗歌的传播氛围上,你觉得国内和国外的区别在哪里?

黄礼孩:我参加过伊朗的国际诗歌节。这个诗歌节以阿拉伯世界为主。但是那天,伊朗的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诗歌节并朗诵了诗歌作品。这是个全民喜欢诗歌的民族。他们对文化抱有无限的尊重。当然,我在欧洲的时候,也遇到过当地普通民众的礼遇:在快离开当地的时候,当地的一对老夫妇拿着报道印有我的作品的报纸赶过来专门表达了对诗歌的喜爱之情。我觉得这种对诗歌发自内心的喜爱,这种由上自下,由下至上的文化氛围是我们目前无法企及的。

谭畅:我们经常假借诗歌的名义做些不关诗歌的事。而国外,艺术本身是备受尊重的。关注的,是艺术本身。此外,像卢克这样的诗人,他背后是有整整一个团队对他的所有一切进行策划的,例如演讲的PPT,不是普遍意义的。每一页都是和演讲内容息息相关的几米风格的漫画。关是这点,我们就很难企及。

你们需要民众的知名度么?

梦亦非:不需要。

谭畅:不需要。

黄礼孩:不需要。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EricGregory 诗歌大赛 诗歌奖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