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一个三聚氰胺、山西疫苗、国学大师、假话、假货盛行的社会了,纪录片在探析,我们这些纪录片工作者不能再无动于衷了。”原《东方时空》总制片时间说。
历经纪录片栏目化、频道化、大片化运动,中国电视纪录片依然在一片泥淖中艰难转型——反而是独立纪录片人,正越来越多地呈现出真正的纪实精神。
中国纪录片的困境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意大利学者B.克罗齐上世纪初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
当下的中国,一个巨变的年代。
拆迁、高楼、漂泊、房价、土地、挣扎、眼泪、欢颜……一切的一切,无不触手可及,纪录中国的纪录片今年以来似乎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贾樟柯导演的纪录片《海上传奇》、周兵导演的《外滩佚事》前不久先后在影院上线,让人振奋的是——央视有关方面近日透露,从2011年元旦起,央视将开设一个全新的纪录片频道,业内呼唤许久的全国性纪录片平台似乎一夜之间即可铺就,几乎让人忘记了它踉踉跄跄一路走来的崎岖。
中国纪录片果真迎来一个真正的春天吗?知名纪录片专家张同道说:“央视纪录片频道开播对纪录片界来说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有了全国性纪录片频道,纪录片就有了一个宽阔的平台。”——这句话似或许可以被视作一个良好的期望。
然而,似乎更应明白的是,中国纪录片真正的困境到底何在?是运营或商业化的不足,还是良知与真实坚守的不足?
什么是真正的纪录片?或者说,曾经用镜头对中国当下进行原生态与立体解读与思考的纪录片,在当下的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纪录片中的人文精神又在哪里呢?
那些花团锦簇的喧嚣,那些对当下的回避躲闪,那些有意无意成就的“名片”,那些衣香鬓影里的热闹,是真正的纪录吗?
“现在的纪录片,相当多是虚构的,是虚假的。这给后人留下了麻烦,后人要花很大力气、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甄别。”原央视副台长,中国广电学会纪录片委员会名誉会长陈汉元如是说。
原央视《东方时空》总制片人时间接受早报专访时对主流媒体的纪录片更多的是失望,而寄望于独立的纪录片人:“今天来看有影响的纪录片(我不太愿意说片名)大多是历史题材,讲过去的,比如《故宫》、《圆明园》,这种东西过200年后拍也还是这样,我是希望纪录片不能忘记使命,它的功能与价值就在于纪录当下的现实,目前也只有在独立纪录片人方面,才能完成纪实的创作,我们的主流媒体反而离纪录片的使命越来越远,这是使我非常担心的现象。”
也许这是专业纪录片人自苛的一种痛心疾首,但更多的是一种直面、反思与担当,因为其中更有着对中国社会真诚的思考,不可否认的是,历经纪录片栏目化、频道化、大片化运动,中国电视纪录片依然在一片泥淖中艰难转型。
反而是独立纪录片人,正越来越多地呈现出真正的纪实精神,就像《铁西区》导演王兵在其新作《夹边沟》拍摄笔记中所言:“有10年,也许是20年的时间,中国的独立电影一直关注与中国当下贫困的工人阶级有关的社会问题。《夹边沟》则追根溯源探寻导致这些社会问题的缘由。”
无论怎样,总依然有一种光,直面当下,纪录当下,终会穿透历史,留给后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顾维华 编辑:王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