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学家顾彬:赫塔·米勒是德国文学的鲁迅
2010年10月13日 08:30 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米勒在写给中国读者的信中说道:“我们以相似的姿势飞翔,也极可能以相同的姿势坠落。”

德国汉学家顾彬评价米勒的作品:“米勒的语言很丰富。她是一个毫不留情的批判家。她是德国文学的鲁迅。”

十卷本赫塔·米勒中文简体版作品全集昨天正式出版

十卷本赫塔·米勒中文简体版作品全集昨天正式出版

十卷本赫塔·米勒中文简体版作品全集昨天正式出版

赫塔·米勒是一个毫不留情的批判家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的作品,各大出版社基本上都没得争,他的主要作品这一两年都已经被上海的两家出版社瓜分殆尽。去年意外获得诺奖的“黑马”德国作家赫塔·米勒的作品,国内出版社一度争得不可开交,最后全部花落凤凰联动。经过不到一年的准备,十卷本赫塔·米勒中文简体版作品全集昨天正式出版,中国也可能是在德国之外出版赫塔·米勒作品最多的国家了。

此次,凤凰联动将其14部作品整合为10本出版,包括:长篇小说《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心兽》、《狐狸那时已是猎人》、《呼吸秋千》,中篇小说集《人是世上的大野鸡》,短篇小说集《低地》,散文集《镜中恶魔》、《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暖床》、《国王鞠躬,国王杀人》和诗集《托着摩卡杯的苍白男人》。从去年底,出版方获得中文简体版版权开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组织完成这样一个翻译工程,也算是高效率。而在去年米勒获奖之前,她作品唯一的中文版是台湾出版的《呼吸秋千》。

在写给中国读者的信中,赫塔·米勒写道:“对于我既往的全部作品,能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度出版发行,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荣幸。我相信很多中国读者对西方文学的阅读和体验,会丰富他们的当下生活,甚至会使他们对人性的省察与对社会现实的感知,具有了‘另一种技巧’。但我宁肯你们把我视为您身旁的一个普通写作者,你们都可能是我诸多书中人物的命运共同体。我们以相似的姿势飞翔,也极可能以相同的姿势坠落。”

德国汉学家顾彬评价米勒的作品:“她的语言水平是非常高的。因为罗马尼亚的德国少数民族还保留古德文的味道,所以她的语言很丰富。另外在这个基础之上,她也会创造完全新的词,很漂亮、很深的词。另外,她没有投降的精神,她是一个毫不留情的批判家。到现在罗马尼亚的公安局还是跟踪她、威胁她,因为她还在描写当年的情况。不少罗马尼亚人以为她在侮蔑他们的国家。在这个方面她跟中国当代作家不一样,她不会放弃她的反抗精神。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她是德国文学的鲁迅。”《饥饿与丝绸》的译者丁娜赞扬赫塔·米勒的作品:“罗马尼亚优美的语言传统与齐奥塞斯库极权统治成就了赫塔·米勒,作家学会了隐晦的文学表达,以剪报拼贴的方式,用最少的词语表达出了最丰富的意蕴。” 赫塔·米勒也不只是写罗马尼亚,文集另一位译者李双志说,“她在1990年代的散文集《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暖床》和《饥饿与丝绸》中都旗帜鲜明地批评统一后的德国在诸如对待外国人的政策上的伪善。”

自赫塔·米勒获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以来,普通读者将她看作“贴有冷战标签的东欧作家”;各国媒体将米勒获奖归因于其作品的政治寓意;以美国著名文论家哈罗德·布鲁姆为代表的学术界对米勒的意识形态写作嗤之以鼻。而事实上,赫塔·米勒的所有作品几乎都在表达同一个主题——被剥夺者的孤独与绝望,描写的是底层人群的生活图景。赫塔·米勒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却在字里行间留下大量的空白、隐喻和暗示,这种陌生化策略将自然语言、日常表述加以扭曲,迫使人们在阅读中超越人性的惰性和习惯性思维,反观自身,批判现实,直面黑暗。赫塔·米勒以其作品语言和主题之间的矛盾促使人们洞察人生的腐朽、荒谬、虚伪、罪恶和苦难,体现了作家的尊严和使命感。赫塔·米勒自己也说:“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生活便是在罗马尼亚集权统治下的那段经历。德国的生活非常简单,而就在几百公里外,便是我那些过去的记忆。当我离开的时候,我打包了自己的过去,并且意识到集权统治在德国仍旧是一个尖锐的话题。我总是警告自己不要接受政府供给人民‘词’的意义,我也意识到语言本身不能作为抵抗的工具。语言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自身的纯洁。”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早报记者 石剑峰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