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名称:谷歌数字图书馆遭遇中国困境
关键词:谷歌 数字图书馆 文著协
入档理由:2009年下半年,谷歌数字图书馆未经授权收录中国作家作品一事迅速升温,引发各界关注。中国作协、文著协等机构纷纷出面,要求谷歌停止侵权行为。进入11月,文著协与谷歌进行了两轮会谈,双方约定还将继续接触。事件引发文学、出版以及法律等各界专家关注。众说纷纭中,谷歌“版权门”何去何从。
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的最初构想可以追溯到2001年。彼时,谷歌公司的两位创始人布林与佩里认为,互联网的讯息只占人类讯息的一小部分,更多知识以纸质的形式分散于世界各处,应该将它们搬到网上去。
之后就有了规模宏大的“阿波罗”数字图书馆计划。2004年,谷歌公司开始大量扫描图书,准备打造全球最大的数字图书馆。
时间转到2009年,谷歌已收录全球近千万种图书。与此同时,因其计划而引发的争议和纷争也日益增加。在中国,谷歌同样遇到了作家维权的问题。
2009年6月,中国文著协收到美国版权人协会等机构的通知,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涉及部分中国作者。 一场中国作家维权的行动拉开帷幕。
“文著协”(全称“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的名字,也就此为公众所熟知。在目前与谷歌方面进行的两轮会谈中,文著协扮演了重要角色。据该协会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介绍,与谷歌公司进行的会谈比较顺利,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的情况下,不排除双方达成“和解”的可能。
新一轮会谈开始前,各方专家的声音已是沸反盈天。
如果说文著协与谷歌会谈的一个焦点为“是否侵权”,那么专家以及网民聚焦的一点则是:在这场纷争中,谁将是最后的受益者。
在一部分网民看来,谷歌公司的免费服务切实地方便了普通人,是公益行为不应谴责,并且代表了未来的趋势。类似看法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支持。有评论指出,文著协除了为中国作家们争一口气和尽可能争取更多补偿之外,也应该了解到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已经深刻地浸入到现实社会,现实先行而法律跟进,包括版权法在内的法律规则终将会与时代潮流相顺应,而不是逆流不动,寻求参与新规则的制定以及共赢才符合被代理人的根本利益。
对这类看法,赞成向谷歌维权的那些专家学者并不认可。
他们的理由是:谷歌拿别人的东西却不和人家打招呼,事发后反而要让著作权所有人主动来找谷歌,其行径公然违背了国际社会关于著作权保护的基本通则;而且免费不等于公益,其本身就是一种商业模式,万一谷歌掌握了绝大多数的读者和作者群,等于是相当程度的全球文化控制权掌握在一个营利性公司的手里,后患无穷。
中国有关专家表示,数字图书馆的背后商机无限,如果掌握了大量的读者、作者群,那么,以后可能带来衍生的服务模式非常多,这一市场将是未来争夺的重要目标,这件事情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出版社和出版人的利益,它将关系到谁来主宰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实际上就是谁来掌控全世界范围内巨大的文化资源。
远在欧洲大陆的法国总统萨科奇,对于跨国公司数字图书馆的计划也“毫不客气”。据外媒报道,萨科齐暗示,法国将拿出一笔国家资金建设法国数字图书馆,以阻止谷歌将法语和欧洲文化书籍和艺术材料数字化作为自己图书馆计划的项目来获利。他称,“我们不会因为无法向自己的数字化项目提供资金而让代代传承的法语文化遗产流失。”
谷歌公司与美国几家出版组织在数字图书馆问题上的纠纷和诉讼,已持续了数年之久。照此看,中国作家的维权声浪也不太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结束。
在文著协副总干事张洪波看来,目前愈演愈烈的谷歌数字图书馆版权纠纷一事激发了中国广大著作权人的版权保护意识,唤醒了使用者和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对国内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问题敲响了警钟。授权、权利保障、资源重复建设问题十分突出,建立国家级统一数字出版资源平台、建立市场规范,已经刻不容缓。
档案名称:“申遗”迎来“中国年”
关键词:人才 开平碉楼 京杭大运河 蜀道
入档理由: 2009年,22个中国非遗项目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9月30日,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传来消息,22个中国非遗项目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们是: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广东粤剧、端午节、妈祖信俗等。“非遗”项目迎来“中国年”,一时间,举国皆欢腾。
但是,“申遗”之后呢?非遗传承者以及专家学者将注意力转移至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申遗”成功难以扭转根本性困境?一方面,“申遗”成功有利于提升知名度、形象宣传和争取更多资助,但是人才青黄不接,技艺濒临失传,内容陈旧,观众缺乏兴致等都成为中国非遗项目的“通病”。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文化精神功能是世界遗产主要属性,旅游只是遗产的附带功能。在广东,众多海内外专家研讨唯一以华侨历史文化作为内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的保护问题;在中国青海、浙江、四川等地“申遗”的步伐还在稳步向前。
2010年8-9月,杭州西湖申遗项目将进行现场评估验收;青海湖申遗工作再度“起锚”;2009年至2014年是京杭大运河“申遗”的关键时期;在“2009中国蜀道·广元国际论坛”上,中外专家力挺古蜀道申遗;临海古城墙将与南京、西安、兴城、荆州等四地城墙一起,作为“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遗;2010年7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上将审议表决“中国丹霞”是否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作者:张中江 蒲波 编辑:严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