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中国人跟西方人讲的不是一回事儿
——访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外交学院教授吴建民
吴建民教授是我国资深外交家,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担任法语翻译,是第一批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成员,担任过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法国大使、国际展览局主席、外交学院院长等职务,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最近,在北京“2009·学术前沿论坛”上,吴建民教授做了题为《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的精彩演讲,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就什么是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作用及其如何构建等话题,《思想者》采访了吴建民教授。
什么是软实力
《思想者》:据我们所知,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软实力”这个概念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等。您讲的文化软实力和约瑟夫·奈说的是一回事吗?
吴建民:我们中国人讲的“软实力”跟美国人讲的“软实力”不是一回事儿,“软实力”这个提法是美国哈佛的法学教授约瑟夫·奈在1990年3月首先提出来的。
那么,1990年3月是个什么情况?柏林墙倒塌了,当时我在欧洲,在布鲁塞尔担任中国驻欧共体使团的二把手,那个时候我在欧洲深切感到西方世界的精英们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他们的了,那种情绪溢于言表,中国人根本不在眼里。当时,欧共体委员会的高官我见不着的。1990年2月,在一次午餐会前的酒会上一位欧共体委员会的副主席跟我握手,握手的瞬间我感到他并不想跟我谈,只是握手而已。后来他的办公厅主任跟我攀谈起来,问起一点关于中国的事情。我看他对中国有兴趣,我说你现在很忙,过一阵我请你吃午饭,给你介绍一下好吗?这位洋大人斜眼看了我一眼,回了我一句:“我还不知道三个月后贵国政府是否还存在?”
我讲这个故事是说明他们当时的那种情绪。当时我听了他的话我的血就往头上涌,但外交就是外交,不能骂他,也不能打他。我回了他一句:“你们欧洲人不是有一句谚语吗?‘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我想今天这个洋大人是没有脸来见我的。
你从约瑟夫·奈的文章看,他讲的美国软实力就是从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出发,要改变全世界,都得听我美国的。小布什政府曾经制定了一个“大中东民主计划”,要把中东地区改造成美国式民主。当时我就和美国人说“我保证你失败”。你能把中东地区改造成美国式民主吗?根本不可能。
而我们也讲软实力,但中国人想改造人家吗?没有这个意思。大家想一想,中国人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来“和而不同”。什么意思?我想中国的先哲是很有智慧的,知道世界的多样性是没有办法消灭的,这是世界丰富多彩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需接受世界的多样性。
1965年到1971年,我给周恩来总理当过若干次翻译。周总理是中国现代外交之父,今天你到非洲去,那里的人们还在讲周恩来。访问非洲的外国领导人很多,为什么大家会记住周恩来?因为他平等待人,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理念。周总理接待外宾跟外国人打交道有两句话,听起来很简单,叫“客随主便、主随客便”。我到人家那里做客,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外国人到我这来,我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这种做法不是要改变对方,而是尊重对方,这个思想是从“和而不同”来的。有些中国人的潜意识里面有一种领导欲望,这非常危险。邓小平讲的“永不当头”就包含这个意思。所以我们讲的“软实力”和西方讲的不是一回事儿,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要混淆了。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