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上海一则《丑女大翻身》电影海报。2007年10月9日,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联合北京银都在线电影发行公司引进发行的韩国励志喜剧电影《丑女大翻身》9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丑女大翻身》在韩国及香港上映均创下超高票房,并在早前的韩国电影“大钟奖”中获得12项提名,最终一举拿下三项大奖。 中新社发 井韦 摄
中新网11月24日电 在《朝鲜日报》中文网日前刊发了复旦大学国际政治学博士詹德斌“韩国并未刮汉风”的文章后,一名在中国上海工作、网名为“Crystal”的硕士也致函该媒体,认为韩国人对韩流在中国的流行不必太认真。这名硕士认为,韩流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波又一波的文化浪潮中,影响不算最大,热度不算最高。此外,韩流的内容非常单薄,受众非常局限。作者还指出,“韩流”在中国已明显降温,但韩国自己却在不断强化这个概念,不能不让人觉得他们有自卑情节。
作者首先自曝家门,“我今年34岁,上海某高校硕士毕业,在上海一个国营出版社工作。”为什么我要自报家门呢?作者指出:因为要说明韩流在中国的影响,首先要看受众。而中国人口有13亿之多,无法一概而论,我也没有做过太多的调查,只能从本身和我自己所属的社会圈子来谈韩流在中国的影响。
作者称,中国人口很多,有个有趣的现象,可以用报刊上经常用的一句话来形容,“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就是说某个人或某种现象会突然爆红,并且一下子蔓延全国。那种如火如荼的样子,没有经历过的人大概都会觉得震撼。从我有记忆以来,文化发烧现象大致来自三个方向:首先是日本,主力是动漫和偶像剧,从铁臂阿童木、花仙子、聪明的一休到后来的神侦探柯南、蜡笔小新等,从山口百惠到《东京爱情故事》,是我们70年代人的集体少年记忆,伴随这它们的是日式家居用品和化妆品的流行,主要影响女性;稍大一点是美国的肥皂剧和大片,从鹰冠庄园到老友记,以及各种军事和科幻大片,主要影响男性。说实话,日剧只能影响到皮,也就是说只能影响人们的穿着和生活习惯,不能影响到人的行为和心理,但美国大片所宣传的英雄主义情节以及民主、法制等概念,对我们这一代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真正影响到我们骨子里的,却是港台剧,也就是香港的无厘头喜剧、武打片、黑道片以及台湾的古装片,只要观察一下现在流行的网络话语和90后写的博客,就知道港台文化真正构建了当代中国青年的话语风格、心理结构和行为逻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