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的实际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佛山监狱所进行的一项调查评估显示,在刚入监和即将刑满释放的各50名服刑人员中,12%的刚入监服刑人员认为自己有罪但倒霉才入狱;而经过国学经典教育和监狱改造的服刑人员,无一人认为自己倒霉才入狱。针对是否要回报社会的看法,刚入监服刑人员只有44%;而即将刑满释放人员中,有34人认为自己有罪要回报社会,达到了68%。
黎赵雄表示:“传统文化的力量可以感化服刑人员。不仅要让服刑人员认识到犯罪本身的原因,还要从文化上找‘罪根’,知道如何悔罪、赎罪。”
去年汶川“5·12”地震后,服刑人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渠道了解灾情,他们为之动容,感同身受,纷纷伸出援手,拿出自己在监狱内所得到的劳动报酬支援灾区,共捐款23.8万元。“那一幕,至今想起来,仍让人热泪盈眶。”
以往的惯例是,服刑人员的民事赔偿往往很难实现,成为受害者及其家属头疼的“难题”。服刑人员王某因为交通肇事将行人撞死而入狱,受害人剩下一对年幼儿女,生活困难。今年4月,王某在监狱学习到“知善之为善”道德准则后,下决心用实际行动来弥补自己的罪过,“如果我不能为受害人家属做点什么,良心难安。 ”此后,他自愿坚持用服刑期间所得的部分劳动报酬,分期补偿给受害人家属。
监狱应办成学校
“监狱应办成学校,我们要把服刑人员当成学生。”这也是黎赵雄在佛山监狱开展国学教育的初衷之一,他理想中的监狱并不只是为了惩罚服刑人员,更重要的是让服刑人员回归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1994年12月29日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规定,对服刑人员的改造主要是通过三大手段来实现:劳动改造、狱政管理和教育改造。
其中,劳动改造是改造服刑人员的重要方式,服刑人员通过在监狱的劳动,获得劳动报酬和行政奖励,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之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往往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教育,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黎赵雄指出,现在的服刑人员改造不能再走单一模式,应该利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通过着意关怀服刑人员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前景,努力使服刑人员形成古为今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的思想认知,让服刑人员产生正确的社会价值和回归动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去年8月召开的全国政法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讲话专题研讨班上称:“对于必须收监关押的服刑人员,监管场所要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通过创新教育改造,提高服刑人员改造质量。”
南方日报记者获悉,近年来,上海和陕西的部分监狱也在尝试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其中有的监狱还专门组建了国学讲师团,此举不仅让服刑人员加强了学习,也让他们不再整天面对冰冷的高墙,监狱生活也因此丰富了起来。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博士袁首仁认为,佛山监狱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发挥传统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功能,引导服刑人员通过内心的反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对国家、社会和被害人所造成的严重危害。“促使他们认罪悔过,才能达到教育改造的目的。”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杨大正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