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专家:圆明园青铜兽首最多值个一两千万
2009年11月23日 10:39 东南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故宫黄花梨,多数是“海黄”

采访中,本省的一“海黄”(海南黄花梨)藏家寻踪前来请教,问了一个在收藏界争议许久的问题:“故宫中的一百多件黄花黎家具,到底有多少是越南、缅甸、泰国的黄花梨制作的?”曹静楼非常肯定地回答:“90%是我们的‘海黄’。东南亚的黄花梨,跟我们‘海黄’是‘一类不同种’,在材料的珍贵性上面完全没有可比性。虽然明代中后期和清乾嘉后开放海禁,会有一些东南亚的黄花梨进来,但这些材料多数都流入民间。按照当时的历史政策去做出‘故宫家具多数不是海黄’这样的分析的人,是因为没有见过故宫里头全部的海黄家具。”曹静楼说,收藏海黄是你们福建人的强项,“海黄无限好,可惜量太少”。对于福建民间囤积的黄花梨木,他的建议是“不要轻举妄动、浪费可惜”,每一件黄花梨作品,都要保证相关的创作规划能够使其具备高超的工艺审美价值,那么才可以下手。

《鉴宝》追求娱乐化,误导收藏

采访中,收藏界一行家当场说了个段子:某天在北京,有人往行家店堂送了一批货,号称某几件是明代瓷器,某几件又是清代瓷器,分析得有鼻子有眼。这行家刚巧看到曹老经过,便求他进来“看看这是哪个年代的”,曹老在20米外瞄了一眼,就一句“民国的”,走了。行家立即与送货的交涉:“……曹老说了是民国的!”5分钟前气势惊人咬定是明清瓷器的家伙立刻蔫了:“……好吧,那就在标签上写‘民国’的吧……”曹老说,这几年的收藏风气,是“把路领歪了”,价值判断只依据一个:价格的高与低。至于用材是否珍贵,工艺和装饰的审美价值在何处体现,很多人不关注。他在故宫博物院工作40年,“即使是故宫里的东西,也不见得就件件珍贵。”曹老说,文物要看年代,比如康乾盛世,经济发达,物品精美程度相对就高;有些朝代国力衰败,做出来的东西放到现在,虽然年代久远,也不见得就是好东西。

所以,普通老百姓不要跟着潮流走,被一些炒作忽悠,比如曾经喧嚣一时的央视《鉴宝》栏目,曹老说,他当时也跟《鉴宝》的负责人说过:“……这样的节目,对老百姓是一种误导!”后来《鉴宝》主持人罗晰月特地跟他解释说:“……我们就只是一档娱乐性节目啊,我们栏目考核的标准只是收视率……”把娱乐当作专业权威,这是一般老百姓的误会,跟前几年说书似的普及历史的“国学热”大概有点异曲同工。曹老说,当然社会也会慢慢进步,同样是央视栏目,现在的《国宝档案》就做得比较专业理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备,这才值得老百姓收看和学习。

(本网记者 郭大路/文肖春道/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郭大路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