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译联副主席:中国合格的“中译英”人才不足百人
2009年11月17日 07:43 人民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黄友义国际译联副主席、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

核心阅读

没有翻译,谈中国文化走出去,谈提高软实力就是句空话。翻译不是简单的不同语言间的转化,而是文化上的转化。我们的文化要走出去,就是要让中国文化的精华被世界人民了解

最近我参加了国际译联的理事会,在确定十几个专业委员会人选时,第一次有很多中国人入选。比如说翻译标准化委员会、国际翻译版权委员会、国际翻译跨文化交流委员会等。凡是讨论到翻译问题的时候,就有中国人在,就有中国人的声音。我觉得通过这些新搭建的平台,我们能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翻译,同时通过了解中国翻译来了解当今现实的中国。

现在我们国家在大力推进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以及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翻译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翻译,谈中国文化走出去,谈提高软实力就是句空话。翻译不是简单的不同语言间的转化,而是文化上的转化。我们的文化要走出去,就是要让中国文化的精华被世界人民了解。

提高文化软实力,真正需要的是实现内心的、深层次的沟通。中国图书乃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翻译工作是一座桥梁,同时也是一道屏障。中国文化能走出去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的效果。翻译到位,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如果翻译的意思没错,但不是那个语境,可能还是会造成彼此间的误解。

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中国真正合格的“中译英”人才不足百人,人才的匮乏将导致文化上的“逆差” 。试想,有多少国外的翻译人员能够帮助我们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电视、电影作品翻译成外文?国际上一般通行的是简洁的方法,就是把外语翻成母语,而不要试图把母语翻成外语。比如法国人,他要把法文书翻成英文,法国人不一定懂英文,但很多英国人是懂法文的。同样,法国人会英文的多的是,不要说十个八个人,就是十万人他们都有。试想,中国需要雇十万个外国人把中文所有的资料译成英文,我们找得到吗?因为种种原因,懂中文的外国人本来就不多,真正的汉学家就更少,所以这项我们并不擅长的工作历史性地落到了我们自己的头上。

只有提高翻译的高等教育水平,才能满足未来对于翻译人才的需要。虽然我们在这方面正在做许多努力,但前面的路还很长。翻译是非常辛苦、非常寂寞的行业,同时,翻译的过程也是了解不同文化的过程,这里面有很多的乐趣。我期待有更多的人成为职业翻译,通过他们,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中国更加了解世界。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黄友义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