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已经进入死亡区
新京报:《兄弟》就是叫座不叫好的书。
马原:十几年前我特别称道的一本书是《废都》,我自己是个博览群书的人,看小说看得特别多,不谦虚说,与我接触过的作家比较,在看小说的量上我是无出其右。我的朋友说《废都》写得太无聊了,但我没有发现古往今来有一本书写无聊写得像《废都》那么好。后来《兄弟》出来时,一些朋友说今天的小说已经出问题了。可是,在传统阅读被拒绝,新的阅读我们还看不到的时候,余华有这么好的尝试,一下子产生这么大的辐射,怎么就成了狗屎?
新京报:你怎么定义好书?
马原:在我眼里,好书应该既叫好又卖座,深入浅出是小说的至上境界。比如谁都能读《庄子》,但是不是谁都能读《老子》,所以《老子》的境界比《庄子》就要低一些。第二个境界是浅入浅出,典型的代表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她的一个故事,再有头脑的人看了只有惊叹,再没有文化的人听了,也会津津乐道。再接下来才是叫好不叫座的书,也就是深入深出,比如《魔山》,比如卡夫卡,书里边有很多对人类价值意义认定的成分。但是在价值判断上做比较的话,我觉得《魔山》这一类的书不如《东方列车谋杀案》的一页纸。别以为深奥就是价值高。
新京报:你说过,小说在今天已经进入死亡区?
马原:小说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死亡区,跟话剧和诗歌一样,因为媒质变了,变成了手机和电视,这些都有利于段子便捷传播。一个时代需要一个时代的东西,这个时代需要的是段子,小说只能扮演次要角色。
新京报:传统小说是不是需要通过新媒质进行重新解读?
马原:新媒质的诞生,从电影、电视剧再到手机,载体内容已经发生变化,对灵魂历史探究,并不太适合在电视屏幕上实现。因此我说小说进入死亡期,越来越变成博物馆艺术。我估计纸质图书慢慢会消失掉,因为造纸这件事是所有污染里对地球污染最严重的。
段子 才是王道
新京报:这种段子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马原:其实小说早就段子化了,《阿甘正传》是主流电影,就是改编自一本小说,《阿甘正传》不就是段子么?文学史家评论家都是回过头来对以前发生的事情下定论,实际上都是马后炮,当年我的小说也不是被看作先锋小说呢。到了读图时代,生活节奏特别快,资讯爆炸,那么长时间写出来一本小说,看上去又闷。段子是快餐型叙事样式,极短时间里就能解决掉。过去人们“重”,昆德拉发现了“轻”;王朔发现正经事也不能正经说;周星驰发现正话要反说……所有这些都在消解传统文学。传统文学一定是悲剧,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而喜剧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在“重”为核心的年代里,悲剧无疑是占统治地位。
新京报: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还得在死亡区里挣扎一段时间?
马原:小说毕竟是百足之虫,是个大动物,小说那么复杂,涵盖历史学层面,政治学层面,社会学层面,还有工具论,这些让小说背负太多东西了,它也太丰富太完备,这个大动物是不会一下子进入标本期,它还要挣扎活动一阵子。但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文学家不是小说家,而是编剧。小说还在出,也还有一些人看,但是那就是一个延续。比如拿谢有顺和胡戈做比较,哪个更有辐射力?谢有顺的那些洞察、一本正经地说,有多大力量?你有胡戈力量强大么?真的没有啊。那段视频是无可替代的杀伤力的批评,对《无极》多大的嘲讽啊。这个批评让我们50个当代最重要批评家一起骂,也没有胡戈厉害。一个托尔斯泰可以让古今所有小说家汗颜,但是如果让他站在马拉多纳面前呢?后者一个声嘶力竭一个弹指挥袖,已经让那么多人不能自已。
马原 在他的时代不入流
新京报:你自己还会写小说么?记得你年轻的时候也是说过想要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马原:王安忆比我小,但是她比我发东西早得多,在我们这代这些重要作家里,没得过奖的好像只有我一个,这不就是吊儿郎当上进心不强么?你什么小奖都没得过,你就想得诺贝尔奖啊。
新京报:为啥没得奖?
马原:你一直不是主流,在你活跃的时代你是个异类,你的东西有待人家去做判断。没有明晰判断你当然不能得奖,只不过回望历史,梳理历史,觉得你很重要。事实上你所处的年代,你是边缘。
新京报:你现在会有失落感吗?
马原:我不失落,也不跟你们凑热闹,70年代末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事实上我觉得我写的不比得奖的作品差,但不是得不得奖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机会发出来的问题。曾经有过一个省委书记,这个人年轻的时候也出过小说集,他当时的判断是“马原写的这个叫什么小说。”中国文艺界一些大佬们说“不就是30年代新感觉派”。其实你在你的时代是不入流的。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