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学院院长袁行霈:做学问要拒绝赝品(图)
2009年11月06日 08:08 华商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谈国学

国学要走向世界

记者:您身兼中央文史馆馆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北大国学院院长、《国学研究》主编等职,平日如何分身心以治之?

袁行霈: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一代学者,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但人们对我很厚爱,让我有了一些职务,也取得一些学术研究的成果,我应该再回报人民。教书是我的本业,也是我的天职,如果我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也就不配做这个国学院院长,如果我不能做一个不断取得新的进步的学者,也就不能做中央文史馆馆长。这是我给自己的一个基本定位。三十多年来,我努力的方向就是做学科的交叉,我本来是做文学史的,但是把美术史、音乐史等结合起来,我希望能在学科的交叉上,找到一个新的学科生长点。

记者:不可讳言的是,当今屡闻某些学人或“抄”或“盗”,令人摇头,您认为学界如何才能弊绝风清?靠学人的自律吗?

袁行霈:我们生活中发生过太多的不真实、谎言、假象,所以我一直提倡在治学中要“拒绝赝品”。在曾经那样狂风暴雨的时代,做人、做学问,也要老老实实,如果是为了一个职位或别的东西,而不顾学术良心,很可悲。因为中国历来是道德、学问并重,学问的气象实有赖于个人的修养,为人正直、诚实、刚毅,才能不随波逐流,勇于坚持真理;如果又能虚怀若谷,富有宽容精神,气象自然就不凡了。曾有一位很有影响的学人,搞李白与杜甫的研究时,有些观点是失之偏颇的。比如,李白在生活上比杜甫浪漫多了,但杜甫一句“越女天下白”,他就论证说杜甫如何如何,杜甫说“卷我屋上三重茅”,他就说杜甫都铺了三重茅,等等,这些都显失公平。回想一些前辈学人,他们的学术格局大,视野开阔,治学道路平正通达,具有总揽全局的能力。我们要以他们为镜,做好自己的学术。

记者:作为北大国学院院长,您如何看待已持续数年的“国学热”?您觉得重振国学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赴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弘扬国学时,您有哪些强烈感受?

袁行霈:我感觉现在的青年人对国学兴趣很大。我们的国学院只招博士生,他们一毕业,就被外间聘去,对此,很令人欣慰。至于出国去讲国学,我感觉效果非常好,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了一年客座教授,那边报纸登过一个整版《京城来的人》,他们由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进而产生一种文化认同。到日本做学术交流、古典文学、搞人文社科的人会受到一些尊敬与礼遇,当然,这不是因为我个人,他们觉得,是中国人来讲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学,这也许跟搞科技、经济的不一样。国学下一步还要加快步伐,走向世界。回顾治学历程,我的能力有限,耽误的时间很多,学问很差。遥望余生,继续努力吧。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