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国宝尚无总目录
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此前介绍,自1860年以来,圆明园文物除了在“火烧圆明园”中被焚毁之外,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散失,据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其中的精华部分大都流失海外,尤以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最多,分藏在各个博物馆和其他收藏机构。美国、日本及其他博物馆和收藏机构也有不少文物。
圆明园管理处宣传科郑黎红科长对本报记者说,由于圆明园的物品清单在火中被毁,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文物已无法考证。到目前为止,还有多少圆明园遗物存世,它们现在都在哪里收藏,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总目录。圆明园管理处因此联合清华大学、央视《国宝档案》栏目组共同组织《寻找流失海外圆明园文物系列》调查寻访活动,开展学界最大规模的文物“摸底”考察,为圆明园的研究积累资料。郑科长说,今年是圆明园遭劫149周年,明年是150周年,这项活动也是纪念圆明园遭劫15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一项。
摸底比追讨更现实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认为,现在恐怕还是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对圆明园当时的历史状况,包括当时受破坏的情况的调查上,应该使人通过文献、资料看到当时圆明园真正的辉煌,应该做的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上面。至于追讨,一下子就定在那上面,会引起一些争议。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金运昌说,目前条件下,摸底比追讨更现实。抢救流失文物,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摸清家底,摸清家底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知道丢了什么东西,另外一个是这些东西现在在哪,是一个什么情况。
圆明园的文物流失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首先是英法联军抢掠之后带走了大量的文物,他们带走了多少?这个数量还是未知的,还有相当一批文物可能是流失到民间被文物贩子卖出去的。从晚清到民国时期,长期处于混乱状态,导致大量文物外流。可以说,圆明园文物流失的渠道是很复杂的,而且流失的过程是漫长的。另外,跨国文物追讨还涉及到外交和法律多方面的问题。从法律角度说,还要考虑追讨的国家是否是有关国际公约的缔约国、是否超过诉讼时效等问题。另外,大量斥资回购文物也是不理智、不划算的。所以,追讨文物不是个简单的问题,而且也不是几十年就能完成的,这恐怕需要几代人不断努力才能实现。
所以说,我们不如先搜集资料建立信息库,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甚至博物馆间的馆际交流,这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收集一些重要文物的照片、文物的流传记录,可以进行研究、鉴赏;机会成熟的时候,也是进行追讨的重要凭证。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