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人民文学奖昨颁奖刘震云表示———
本报讯 今年“60岁”的文学杂志《人民文学》,昨天颁出了2009年度“人民文学奖”,王树增、徐坤、刘震云、铁凝、牛汉等11人分享了六个奖项。尽管身处一个文学权威奖项的颁奖典礼,长篇小说奖获奖者刘震云,还是忍不住发出“当下中国文学奖项太多”的感慨。
刘震云称,“文学奖多,首先对文学不是坏事。因为‘肯定’是重要的。但奖多了,不是好事。但像人民文学奖这样严肃专业的奖项太少。”他打趣道:“国外的文学奖项,往往奖一个人;但中国的文学奖项,往往奖一个班、一个排。这样,其实是让奖自身贬值了。”
奖项太多,在刘震云看来,还有一个负面效应——让身处“注意力经济时代”的中国作家们,“负担太重”。“总有人活给别人看,留意别人关注不关注。想引起别人关注的,肯定引不起关注。”在他眼里,作为一个写字的人,“自己关注作品里的人物,就够了。和作品里的人特有感情,就够了。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
在刘震云看来,许多中国文坛的“症候”,都是源于“负担太重”。譬如,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就能让中国文坛“焦躁”。刘震云称,“中国人想得奖,还想得诺贝尔文学奖。实际上,得奖是两个人的事,除了是你的事,还是评委的事。中国人要得诺贝尔文学奖,恐怕还得算三个人的事,在你和评委之间,还多了个翻译。但是,你能把自己的事管好,恐怕就很不错了。”
昨天,铁凝凭借一个讲述高空飞行的短篇《伊琳娜的礼帽》,和作家张炜分享了年度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称:“我知道,这个奖是读者、作家和批评家三方面人士一起评出的,也因此相信了这不是对我作协主席头衔暂时的迁就。因为迁就而颁奖,不仅违背原则,也伤害奖项本身。”
铁凝称,正是基于对“不是迁就”的相信,她才从这个奖项中感到真正的“荣幸和鼓舞”。“和我尊敬的同行一起获奖,于我是偶然的。和我尊敬的同行一起写作,才是我长久的本分。这使我踏实,感到心有所托。”
就“借手机小说的东风,短篇小说有望复兴”的说法,铁凝“希望能成为现实”。“这些年,中国内地判断一个作家,长期以是否最终涉足长篇为标准,这是有失偏颇的。契诃夫一生未写长篇,绝不妨碍他是世界一流的作家。关键是要写得好。”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朱玲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