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走向了另一极端 一张封面定一本书的生死
部分设计精美的图书
“无书不腰”?
尽管出版社、编辑和设计师对书封设计很注重,但真正能被广泛接受的并不多,有相当多图书的设计为读者所厌恶,比如“腰封”就让不少读者两难。一方面读者想通过腰封了解图书的基本信息,另一方面又为腰封上堪比电视购物广告的广告词雷倒。作为图书设计者,刘静也表示,自己“一见腰封就烦”。 “腰封基本上与阅读本身无关,多为书的广告。做得靠谱的,让人有翻开书的欲望;不靠谱的,让人倒胃口。我现在对‘你一定要读的……’、‘不可错过的……’、‘××含泪推荐’有逆反心理。” 为此,一位图书业内人士还在豆瓣上建立了一个“恨腰封”小组,响应者众多。
腰封也是极具东亚特色的图书装饰品,中国内地从1990年代才开始学习日本为图书系上书腰。不过十多年,现在几乎到了“无书不腰”的地步,因为它成了广告。最常见的书腰是一堆名人的名号,然后加上一两句带“最”字的宣传语。今年给早报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书腰包括《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书腰上写着“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等,严重夸大了图书内容——这本书的腰封是虚假不实广告的代表。还有上半年作家阎连科的《我与父辈》——“万人签名联合推荐,2009年最感人的大书,最让世界震撼的中国作家阎连科,千万读者为之动容,创预售销量奇迹,超越《小团圆》。” 阎连科这本本来或许不错的书就这样活生生被书腰给“糟蹋”了,很多好书就被出版商的“良好”动机给毁了。
“恨腰封”小组发起人“波斯蜗牛”说:“腰封这种形式的存在本没有对错好坏,问题是怎么设计,上面都印什么样的话。”
朱赢椿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书腰有其存在必要性。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石剑峰 编辑:严彬
|
更多新闻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