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到27日,第二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对于仅仅“两岁”的版权博览会和其他动辄上百年历史的博览会比起来,除了“产生订单”外还有很大一个任务:探索推进版权产业发展的道路。毕竟,版权产业或者说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而且如果具体到某一个具体的行业,比如动漫、网络游戏,时间可能更短。
作为版权博览会承办方负责人,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李蘅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China IP:第一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去年成功举办,选择在2008年举办这个博览会的契机和原因是什么?
李蘅:举办中国版权国际博览会的想法始于2007年,但整体感觉那年举办的时机还不成熟,因为当时大家对于版权概念的认识还不充分,仅仅停留在盗版与反盗版这个水平上,并不明白版权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应该依照产业化运作的方式来进行。我觉得当年差不多只有20%的人完全理解“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版权”。但是2008年以后社会对于版权和版权产业的认识开始加深,比如更多的视频网站在这一年开始愿意花钱购买视频版权的。另外,奥运会也让大家更清楚的明白了尊重版权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当然,我觉得还有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给大家上了很好的一课,很多投资人都把目光放在更有活力、更加稳定的文化创意产业而不是仅仅盯着房地产、金融领域。
所以在2008年春天我们开始筹划举办这样一个版权博览会,并放在奥运会后举办,应该说是比较符合时机的。
China IP:“版权”其实对于大众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博览会是如何落实这个概念,进而让大家理解版权产业的?
李蘅:博览会在诠释版权这个概念上分为了三个层次。第一,是每年的不变的主旨,就是“交流/合作/创新/发展”。第二,每年博览会会有一个主题。去年叫“版权创造财富”,就是让社会大众理解版权不仅仅是反盗版的问题而且是能够带来无限价值的,版权=财富。今年我们的主题叫“版权影响世界”,因为我们特别希望通过博览会,让大家知道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是能够量化的。
第三,就是把抽象的概念固化下来,在博览会分行业展示,而且每个行业都有很多的活动和具体的内容。比如中国网络文学节、中国国际数字音乐节、中国数字娱乐领袖高峰会等等。而在这些“节”中还有很多更具体的活动,比如有传统作家参与评选。今年我们更关注游戏行业,所以做了一个中国数字娱乐领袖高峰会,对优秀的制作人进行评比。当然,今年更新颖的还是投融资洽谈会。
China IP:去年的博览会有一个WIPO首次在我国颁发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创意金奖”,今年为什么没有这个奖项了?
李蘅:因为这个奖项是两年颁一次,所以明年的博览会才会有。我觉得博览会去年得到的最高的评价就是WIPO的副总干事凯普林格先生的评价:“版权业界的奥运会”,而WIPO的参与也给了我们极大地信心。
China IP:今年的博览会和去年比起来有哪些大变化?
李蘅:有很多变化。首先从规模上说,去年的版权高峰论坛有300多位贵宾参与,今年有500多位了,我们还控制了人数(笑)。而且去年展区只有5000平米,今年有2万2000平米。当然,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博览会设有一个国家版权局的大展位,通过展览的形式,共同回顾“中国版权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另外还有很多版本的珍品会来到我们的博览会。最后,今年的博览会我们认为覆盖了全方位的版权行业,而且参展单位不仅有企业、更有国家(比如韩国)、城市(比如杭州)等参展单位,真正体现了“大版权”概念。
China IP: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从去年年底开始,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在今年的版权博览会的各项目标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很特别的目标叫“有效构建版权投融资平台”,而且您也反复强调它的重要性,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目标以及设立这个目标的原因吗?
李蘅:关于思考和提出版权融资的概念并非源自金融危机,只不过金融危机让我们的步伐更快了。
其实在几年前我们还不觉得版权投融资是版权产业发展的关键,当时我们认为版权的公共服务比如版权登记、版权保护与推广等内容很重要。但是在2007年,我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觉得版权产业,或者说是文化创意产业真正的瓶颈并不是服务不够完善,而是没有一个让权利人融资和吸引投资人投资的有效平台。作为权利人可以去银行融资,但是这非常难。所以作为我们(北京版权交易中心),就决定下大力气搭建一个投融资平台,能让权利人和投资方在这里找到交集,并通过资金融通让版权产业有一个更快速、更健康发展。
关于版权投融资,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影视剧的投融资,但影视剧仅仅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个行业,而我们希望能把投融资的概念扩展到全行业领域,并通过博览会能搭建一个有效地投融资平台。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