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1号水下打捞启动 考古难度超南海Ⅰ号(图)
2009年09月27日 09:21 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礁石包围采潜水方式打捞

担任本次水下挖掘任务的考古队队长、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主任崔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澳Ⅰ号”和“南海Ⅰ号”考古发掘方式不同,“南海Ⅰ号”沉船在数十米深的淤泥层,可以通过沉箱的方式将沉船连同淤泥整体打捞上岸,其后发掘工作完全在人工可控的水晶宫内完成。而“南澳Ⅰ号”沉船处于水下约27米,且沉船附近海域多礁石,因此不能用沉箱方式将船只整体打捞出水。只能用传统的潜水方式,对船只进行清理发掘。

专家给出一个形象的比喻,“南海Ⅰ号”的考古发掘像在游泳池中进行,而“南澳Ⅰ号”则是在海洋中进行,难度更大。谈及考古方案,崔勇介绍,考古队将首先在船体上部及船体附近区域布设水下探方,然后按照水下考古作业流程逐层进行考古清理、测绘、摄影和文物提取工作,预计整个考古发掘工作持续到今年12月中旬。本次发掘行动,采取高压水枪清淤、手工发掘跟进等方式逐步对沉进泥沙的船体进行人工清理,并采用便携式和管供式两种潜水设备。

发掘进度影响船出水与否

崔勇并指出,预计年内只有不足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发掘,而且这两个月中也并非天天都可以工作。他说,“6级海况(6级风造成的浪涌)下,水下工作可以勉强进行,但到7级海况下就必须停工。而在这个季节6级海况的天气基上非常普遍。”对于挖掘进度,崔勇表示目前不能给出明确时间表。

至于本次发掘打捞是否将沉船与文物一起出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卜工和崔勇均表示,这要视发掘进度,如果沉船不能出水,待文物打捞完成后,将对沉船进行回填覆盖。

发掘结束后,编写和发表考古发掘报告,今后的文物保护可分多个课题分别进行研究及保护报告的编写。

专家论考古意义不亚于“南海Ⅰ号”

据介绍,本次发掘的“南澳Ⅰ号”将出水大量的明代青花瓷。这些产自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的民窑青花瓷,在国内墓葬鲜有大批量发现,即使在沉船中也无“南澳Ⅰ号”这样成规模地被发现。国内对本类产于国内却远销国外青花瓷的生产、贸易线路等一系列考古课题知之甚少,而本次发掘南澳I号则有助于解决上述考古课题。因此“南澳Ⅰ号”考古意义并不亚于“南海Ⅰ号”。

相关阅读:

“南海1号”首露真容 200多件宋代文物出水(图)

"南澳一号"26日开始打捞 藏宝可能逾万件(图)

已出水文物1000多件 “南澳Ⅰ号”不采用整船打捞

"南海二号"26日开始打捞 藏宝可能逾万件(图)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郑海龙 江雨馨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