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
季承解读“捐赠门”:这是李玉洁策划的一场闹剧
2001年7月6日,季老与北大签署了一份捐赠协议《关于季羡林先生向北京大学捐赠个人所藏图书、手稿、字画等物品的协议书》。在协议书上写明赠与人自愿将部分藏品、物品捐赠给北京大学,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奖金,也就是属于无偿捐赠。
在捐赠的附录中,我们可以发现,从藏书到本人著作、手稿、往来信札、古今字画、日记、印章印石到收受的礼品、以及有关录音录像带,甚至证书证章和有关季先生的报道评论,全部归于北大所有。在第13项中写着:一桌一椅、一印一盒、一笔一砚全部捐赠。
季承解释说,当初这个协议签订以后,李玉洁曾向我们家属宣布:你们死心吧,一分钱一张纸也不会给你们留下。季承说,如果全部按这个清单捐赠后,他们家就全部归了北大,不仅家属一无所有,季老也相当于“裸捐”,一物不留。
季承说,他当初就觉得这个捐赠不合法。因为按法律规定,捐赠只能捐献属于自己的财物,但这个捐赠等于季先生把包括季承母亲的和整个家庭的财产不经过家人的同意就全部捐献了。季承认为这是一场无效捐赠,他在2006年就向北大表达过自己的反对意见。
当时这个捐赠协议签订后,季老的一批书画捐了出去,大部分东西都还在家里。按常人的理解,全部捐献应该是季老身后的事。
但是在2008年12月18日,季老又写了一纸声明:“一,我已经捐赠北大一百二十万元,今后不再进行捐赠。二,原来保存在北大图书馆里的书籍文物只是保存而已,我从来没有说过全部捐赠。”
从全部捐赠到不再捐赠,和强调以前的捐赠只是保存,被称为“捐赠门”。一时社会上沸沸扬扬,季老到底怎么了?
解读
按季承的解释,2001年的全部捐赠本来是李玉洁的一场杰作,是在李玉洁的挑拨和唆使下搞的一场荒唐的闹剧。事实证明,李玉洁借捐赠之名浑水摸鱼。她在第一次把苏东坡的《御书颂》用胶带绑在季老的床下被保姆发现没有得手后,第二次终于借着清理登记的机会,把包括《御书颂》在内的36件精华藏品据为己有。
在钱文忠看来,可能是季老在捐赠的时候有附带条件,要求独立展示,无偿供北大师生使用。后来出现季老捐赠的藏品流失的现象,季老改变初衷也是合情合理的。
在卞毓方的《天意从来高难问》中,他如此解读:“经历了前一阶段的风波,季先生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终于明白了,在所有的感情中,只有亲情,是天然的、可靠的,无欲无私的。他开始向亲人靠拢,这事搁在他人身上,明显迟了,季先生是特例,对于他老人家,永远不迟。”
凤凰网读书专题:季羡林病逝
相关阅读:
相关评论: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