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成中国话剧发展新隐患
商业化成为话剧发展的最大桎梏,但摈弃商业化的话剧,即使场场爆满,连成本也收不回来。这是五日此间举办的《向祖国汇报,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中国话剧发展论坛》上揭示出的制约中国话剧发展的一大问题。
这次论坛是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由中国文化部艺术司主办、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承办的,目的是总结中国话剧历史经验、探讨中国话剧发展前景。论坛会聚了来自中国各地的戏剧界人士。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在发言中提到,中国话剧中越来越严重的商业化倾向,成了中国话剧发展的一个桎梏。这一倾向不仅存在于主流话剧中,本应最具先锋探索性的实验戏剧,如今也渐趋娱乐化,为了追逐商业利益,年轻话剧人放弃了对当下人精神困惑的追问,而把自己放纵于对廉价笑声的追求之中。
“主旋律、先锋话剧即使场场爆满,也收不回成本。”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人李胜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话剧在市场中的两难境地。去年,一场先锋话剧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小剧场连演二十三场,场场爆满,仍然连成本也没有收回。
“不能把话剧完全交给市场,必须给予实验艺术一定的资金支持,话剧人也应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思考,致力寻找一种更具艺术推动力的创新形式。”王晓鹰说。
当天的论坛话题包括对中国话剧六十年历程的回顾、话剧“创新”、“当代性”、“泛娱乐化”的思考,也有对话剧管理机制、话剧创作与市场化运作、改革与发展的求索。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邹瑞玥 编辑:严彬
|
更多新闻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