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清口”周立波要过黄河吗?
2009年06月19日 11:3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打印共有评论0

有朋沪上来,赠送“刚刚出炉摸起来还烫手”的光碟“周立波清口”《笑侃三十年》。友人告,今春以来,再度出山迅即蹿红的42岁滑稽演员周立波迷倒大片沪上观众,演出剧场从200座急速上升到拥有1300个座位的著名“美琪大剧院”,已经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势头可与几年前初达鼎盛期的郭德纲相匹敌。

姚慕双、周柏春之后的上海滑稽舞台上,几乎飘过了一代人的寂寞,居然有人能在当今语言诙谐表演“北风劲吹”之时脱颖而出,用一口沪语方言表演使满座观众笑声不绝?我当然要认真领教。

一张牒,整整两小时,认真地看了,会心地笑了,一晚上心情放飞,在千里之外的京城向上海的周立波鼓掌。从此在我心中就有了两个周立波,一个写小说《暴风骤雨》的周立波,一个是《笑侃三十年》的周立波。前者带有历史的凝重,后者满含智慧的风趣。

周立波的表演颇似北方的单口相声,一个人站在台上,一张嘴,除了身后的电子大屏幕基本没有道具,至多还有几张提示纸。表演语的主调当然是上海方言,掺杂了经过改造的“上海普通话”,将30年来上海社会生活的变迁娓娓道来,从普通市民穿过的“假领子”,到“螺蛳壳里做道场”的上海亭子间,从“粮票”到股票,从泳池泳衣到今天的“山寨”、“三鹿奶粉”,总之,从单调色彩走向五彩缤纷。其所述基本上有根有据,语言活泼,不时抖出笑料包袱。在这样轻松的无场次单人表演中,年轻人听得一堂岁月补习课,中老年观众得到了轻松的回味。语言艺术功劳至此,确实很不容易,很应该赞赏。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愿向能够听懂上海方言的人们推荐,不妨购碟一听;要是有机会坐进剧场亲耳一闻,更是休闲惬意。

由于手头工作和语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看了《笑侃三十年》,想到了两点意见。

一是普通话比重偏大了。作为语言艺术,周立波为自己的表演定义为“上海清口”,很有概括力,也需要勇气。当前电视传播优势强大,语言演艺界“北风劲吹,大举南下”,东北方言在其中奇兵突起,推波助澜。言锋所到,诸多地方语言类戏剧或表演纷纷失去招架功夫,渐渐溃不成军。这时,“上海清口”居然反弹而起,体现出地方语言的活力,当然是一件好事。不过,好事之中有隐忧。在《笑侃三十年》中,“上海普通话”占的比例几乎达到1/4,甚至更多,我觉得似乎太多了。以我观之,有许多意思用上海方言是完全可以表述清楚的。上海滑稽本是方言表演,应该倾尽努力保持沪语的清纯。该用方言而弃用之,转用普通话,是不是自信不足的缘故?如果周立波守不住语言边界,“失地”渐多,最后恐怕也就难以坚守了。

第二点意见是递进的。“上海清口”刚刚出炉,《笑侃三十年》只能算基本成功。若要站稳脚跟,还需更新的创作。周立波用滑稽语言方式讲评社会生活和时事,既需要紧跟潮流趋进学习,也需要深厚的学识积累。那么现在,对周立波来说,巩固既有观众群是最重要的。现在有些媒体已按捺不住了,有一家早报记者甚至写下了对未来央视“春晚”节目单的新推测,并说周立波本人也表示“具备走出去的能力”。

这可万万使不得!滑稽戏或上海清口是沪方言表演,沪语核心流行区是上海,远及苏南浙北,一旦超出长江三角洲,观众就要傻眼了。而在上海和苏南浙北,这个吴语区域的承载人口达到5000万以上,这对周立波的“上海清口”来说,服务对象足够多了,足以奉献毕生的艺术努力。重登滑稽舞台迈上新台阶的周立波要沉得住气,如果能让吴语区江南锦绣之地的大众人等笑口常开,你的艺术生涯肯定非同一般。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钱江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