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小沈阳上海“踢馆”周立波
2009年05月26日 09:29 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作家程乃珊认为,周立波所体现的就是一种上海的小市民文化,海派文化中缺少不了俗,很多俗的内容就是普通市民生活中的东西。年轻话剧导演何念则认为,周立波的清口受到人们欢迎,靠的不是语言,而是想像力,他的台词译成任何别的方言都会有生命力,观众能够在他的表演中得到情感置换,这种表演形式就能够被全面推广。

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赵长天则提出,“口语最完整地保存了方言中的精华,民间智慧、民间幽默最直接地被口语吸收”,最大程度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周立波“清口”的一大优势,与作家使用的“失真”的书面白话体相比,“高保真”的口语作品“理应”受到人们的喜爱。

而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李天纲说,周立波解开地域文化密码,让上海人感受到一种派头和尊严。有专家表示,半两粮票一直纠结着上海人,出现在作品里的上海男人,始终是小气的、软骨的,周立波让上海男人扬眉吐气。

但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不少质疑,当然,这些质疑基本来自上海以外。有人直言,相比小沈阳靠作践自己逗大家开心,周立波的《笑侃三十年》则是以羞辱外地人来取悦上海本土观众,缺少一种博大的文化胸襟。而无论是侯宝林、马三立等相声大师,还是姚慕双、周柏春等滑稽大师,他们绝对不会靠损人来搞笑,也决不靠取笑人的缺陷来吃饭。

事实上,周立波确实在演出中经常拿上海人和外地人比较,会拿上海每年上缴给国家多少财政收入说事,会拿刘欢、李宇春、韩红、冯小刚、张艺谋等人的长相开涮,比较经典的就是把自己比作“喝咖啡的”,而把说相声的郭德纲比作“吃大蒜的”。其实,周立波的本意未必就是“喝咖啡的”要比“吃大蒜的”有品位、上档次,而只是想说明两者不具可比性,但这种以地域为标志的艺术形式,不同地域的观众接受起来颇有难度。

还有评论指出,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和国外的脱口秀并无太大差异,从艺术形式上来说,并无创新之处。甚至有人直言,清口滑稽,形式就如单口相声,以前上海的滑稽泰斗杨华生早就使用过这一形式,只是由于在近些年上海滑稽戏逐渐衰退的形势下,周立波的出现如同给上海滑稽戏打了一剂强心针,“使上海的滑稽界好不容易遇到了一次集体自我狂欢的机会”。另外,周立波在演出中抛出的一些段子,不少也是来自于网络和手机短信,只是由于剧场效应,才会产生满场爆笑的效果。

自从周立波红遍上海滩以来,就不得不让人想起说相声的郭德纲,唱二人转的小沈阳,除了“喝咖啡和吃大蒜”之比外,周立波也在最近的演出中“隐蔽地”调侃了一下小沈阳。

实际上,周立波重回舞台前曾在东北看了半年二人转,把东三省的城市都转遍了。周立波认为,小沈阳、郭德纲和自己好比是同一经度但不同纬度,经度是一样的,都是搞笑,但“纬度”不同,喜欢直白的可以看小沈阳,喜欢既直白又含蓄的看郭德纲,偏爱含蓄的看周立波,“如果从北半球往南看,我是最后一名,反过来看,我就是第一名”,周立波表示这中间“没有谁好谁不好,只有受不受用”。

郭德纲的同行相轻、小沈阳的开黄腔、周立波开涮外地人,其实三者谁也不是以前侯宝林那种雅俗共赏的大师风范,但客观来说,对于把传统艺术重新拉回大众视野,甚至由此吸引到一些新的受众群体,可谓功不可没——不管这是不是他们的本意。

而对于自己在复出两三年之后就取得如此的大众效应,周立波“神智仍算清醒”:“海派清口能够引起整个城市的骚动,是我始料未及的。我能够红,并不因为我有多强大,而是因为这个时代需要我这样的人。”他透露,在《笑侃大上海》之后,他会在9、10月间休整“充电”。

周立波表示,自己今后还会坚持在上海演出,如果要走出去,那就是“走出国门”了,“有上海人的地方才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才能和观众产生最大程度的共鸣”,这也正是余秋雨给他的建议,“每个文化要守本位,不要老是想到全国巡演,在上海演出很好,安安静静地演出。”余秋雨建议周立波远赴美国、加拿大演出:“海派清口只需要周立波一个人,这十分轻便,这是连通一座城市和他的游子之间的最经济的方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周凯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