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的人生传奇(上)
(以下是2012年4月13日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节目播出实录)
核心提示:有人说他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他被誉为清初第一词人,他的词以美传世以真动人。他写尽世间的惆怅,留下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纳兰性德的传奇身世
解说1:纳兰性德,清初最著名的词人,他是相国的公子、帝王的宠臣,他拥有惊世的才华,他所有的声名和杰作都在三十岁前成就,然后英年早逝。这样的身世,这样的才情,怎么看怎么想,都该是一段传奇,于是真有人把他和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红楼梦》联系到了一起。
记者:有一种说法,说曹雪芹写《红楼梦》,可能是以明珠、纳兰性德他们家族的故事作为蓝本的,听说乾隆皇帝看了这个《红楼梦》以后,也说不过是写明珠家事而已嘛。有关系吗?
张宝章:我觉得会有一些关系,但是绝不是他家庭的写照。曹雪芹对纳兰的家事是非常地清楚,因为曹寅跟纳兰(性德)的家的关系是非常清楚的,非常密切的。所以曹雪芹一定会从他的上辈那里了解到纳兰家的情况。我觉得贾宝玉是有某些纳兰性德的影子,而且我觉得他在塑造这个大观园的时候,他肯定是了解了当时最著名的一个私家园林,自怡园的园况,他会从这里边得到借鉴。
字幕:北京市海淀区上庄
明府花园旧址
现场:
记者:您说纳兰家过去的大宅子就是这一片吗?
黄兆桐:对,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来讲,咱们脚底下站这个位置是它南门的位置。
记者:是它的南门位置?
黄兆桐:明府花园南门。咱们的南门这往前一丈多远就是大影壁,南门的大影壁。
记者:大影壁?大影壁在前面那个地方是吧?
黄兆桐:对,所以说咱们往西、往东这块地来讲是它的南墙的位置,
记者:这整个是南墙?
黄兆桐:南墙
记者:也就是这条路过去是南墙的位置?
黄兆桐:对,都是南墙的位置。
记者:有多长他们家?宅子当时大概占多少亩地?
黄兆桐:五十多亩地。
记者:50多亩地的宅子?
黄兆桐:50多亩地
记者:那大宅子这是。
黄兆桐:对
解说2:明府花园就是自怡园,建于康熙年间,是京西私人园林中的一座名园。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是康熙王朝的一代显臣,他在声名与权势最显赫的时候修建了自怡园这座大宅,传说园中山水兼备,既有富贵景象,又不失典雅风韵。也许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就有几分自怡园的影子。
串场1: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纳兰性德是旧识,他比纳兰性德小四岁,早年曾经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后来又做过御前侍卫。曹寅其时也是青年俊彦,文采斐然,与同为御前侍卫的纳兰性德早有交往。后来曹寅离开北京,在南京任江南织造,豪俊一方。多年后,纳兰性德随康熙帝下江南,还去拜访过曹寅。在纳兰性德去世十年以后,曹寅与友人念起纳兰性德,在他的诗作《题楝亭夜话图》中叹息“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此时纳兰性德的词名早已传遍天下,《饮水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诵,但是词人“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心事确实没有几个人能真正懂得。沈从文先生说过,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点。纵观纳兰性德的一生,仿佛正是以美为原则展开和继续的,但这人生却被他演绎得美且悲怆。
字幕放在画面上: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解说3:纳兰性德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的途中,填成这首《采桑子》,古人在诗词中常常咏雪或者咏花,纳兰性德抛开成规,把雪花当作牡丹、菊花一样来歌咏。词人所以偏爱雪花,只因它“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而后人在吟诵这首词时,大多会联想到纳兰性德的身世。
张宝章:像纳兰性德这种出身,这种家庭状况,而且由于他本身的学问的造诣很深,艺术才华也很突出,因为他在活着的时候,他的词已经广泛流传了,家家都唱《饮水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有这么一个条件,而且很受康熙皇帝的赏识,他会很快地飞黄腾达起来。但是实际上呢他的思想没有朝那种升大官,掌握权力,没有朝这个方向去走。我觉得一个可能他对皇帝周围的情况是非常了解。
记者:太了解了。
张宝章:他不但知道这皇上的权威多么厉害,他也会知道在皇帝的权威之下,有多少人日子是不好过的。
记者:伴君如伴虎,他伴康熙伴了那么多年。
张宝章:另外他的父亲是那么大的权力,他不但了解他父亲的所作所为,他的贡献,他也了解他的阴暗面。
解说4: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出身并不显赫,他最初只是康熙皇帝的一名普通侍卫,到后来却名噪一时、权倾朝野,这与他出众的才华和擅长审时度势分不开。康熙王朝最重要的三大历史事件:议撤三藩、统一台湾和抗御外敌,明珠在其中都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他可以说是最了解皇帝心事的大臣。
张宝章:实际上康熙盛世的形成,就在他前半段,而他前半段,他那些主要的政绩,是有两个大臣给他进行辅佐。一个就是明珠,一个就是索额图。
记者:索额图。
张宝章:那么明珠他有很多政治见解是被康熙皇帝采纳的,比方说他重视汉族的官吏发挥作用,尽量减少一些满族贵族的权力。
记者:对汉族知识分子可以说在当时候这个满族大员中间,他算是比较开明的是吧?
张宝章:因为他这个思想正好符合了康熙皇帝的思想,那么重用汉族知识分子,重视儒学,推广儒学,这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明珠周围是有一批汉族知识分子得到提拔。这就影响到了纳兰性德。
记者:对
解说5:纳兰性德生在腊月,小名唤作冬郎。他出生时,满洲贵族入关不过几十年,八旗军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所有的八旗子弟都被要求从年幼时开始练习骑射。冬郎自然也不例外,只是在习武之余,他花了更多的时间读书写字。
张宝章:你像明珠这几个孩子,他们从小就是专致于汉学的研究,儒学的研究。你像纳兰性德还没有成人的时候,他就阅读了那么大量的东西,他让那个最好的汉族知识分子徐元文、徐乾学向他们学习。
记者:对
张宝章:所以他的汉学的基础,他的造诣是非常之深厚的,可见他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汉族的文化。所以他才能够真正地和这些汉族的大知识分子们有这么密切的交往。
字幕放在画面上用滚屏: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
解说6:这首《木兰花令》是纳兰性德所有词作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其中“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最为经典,它完全可以从已经消逝的三百多年历史中抽离出来,随时随地诉说人们的心绪。而这也恰恰正是古典诗词美好而珍贵的地方。这首渗透着淡淡忧伤与无奈的《木兰花令》,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在感伤爱情,但据说它其实是纳兰性德写给自己的文人好友、清初著名词人顾贞观的,至于词中种种美人与爱情的典故究竟指得是何人何事,恐怕只有词人自己和他的好友顾贞观知道。
串场2:纳兰性德本名纳兰成德,“成德”这两字的出处是《易经?乾卦》中的“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据说是他的父亲纳兰明珠请一位高僧给取的,成德这个名字一用就是二十多年。后来康熙皇帝立了第二子为皇太子,皇太子乳名保成,和纳兰成德的名字里都有一个“成”字,为了避皇太子的名讳,“成德”便改名为“性德”。这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这个名字。到了第二年,太子保成改名为胤礽,“性德”才又恢复为“成德”,所以“性德”这个名字其实只用了一年而已,我们今天叫他纳兰性德也只是约定俗成。至于词人自己,每每在署名的时候总是写“成德”,或者效法汉人的称谓,以“成”为姓,另取“容若”为字,因此也会在他的文章、诗词后署名“成容若”,他的文友也往往用“成容若”这个名字来称呼他。
与纳兰性德相交至深的知识分子
“狂生”,是顾贞观。这一年纳兰性德二十二岁,这一年纳兰性德词名大噪,正是因为这首《金缕曲》,它是写给顾贞观的。顾贞观号梁汾,清初文学家,著名词人,顾贞观比纳兰性德年长十八岁,纳兰性德对顾贞观仰慕已久。两人初一相识,便觉相见恨晚。相识见天之后,纳兰性德便填了这首词送给顾贞观。
张宝章:因为他们俩的交情特别好。这天晚上他们到楼上去,看着周围的环境。
记者:在三层楼上,当时应该看过去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张宝章:对
记者:应该当时候这个三层楼够高的了已经是。
张宝章:太阳已经落山了,农户的牛羊都在往家里赶,一片这个点点的炊火都在闪亮,古寺传来的钟声和念经的声音有高有低,他们在那儿听着,俩人一面喝酒一面聊天,可以说整个忘记了世事的纷扰,忘记了个人的政治途程上的曲折,完全沉浸在友谊之中。因为纳兰性德是不太喝酒的,但是顾贞观的酒量很大,一面喝酒,一面聊天,顾贞观喝得酩酊大醉,和衣而卧。纳兰写了一首诗,就叫《桑榆墅同梁汾夜望》,就是刚才我说那个情景。
记者:那个情景,都写到诗里头了。
张宝章:写出来了。
字幕:季子平安否?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
顾贞观《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
曾不减、夜郎潺僽。
……
顾贞观《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
解说8:“季子”就是吴兆骞,这两首《金缕曲》是顾贞观以词代信,写给他的好友吴兆骞的,但词的第一个读者却是纳兰性德。吴兆骞是江南才子,受顺治年间著名的“丁酉科场案”牵连,含冤入狱,后虽幸免一死,但被举家流放东北宁古塔。顾贞观为救好友脱困,前后奔波运筹二十年,依然无果。在结识纳兰性德之后,顾贞观将蕴积了他二十年辛酸悲苦的这两首词,寄给吴兆骞的同时,抄录了一份给纳兰性德。
张宝章:顾贞观把他自个写的一首《金缕曲》给纳兰看,纳兰看了以后,觉得这词写得太好了,但是这阙词写的什么东西呢,就是写的吴兆骞被贬这件事。当这个纳兰知道这个事以后,他说10年之内我要把他救回来。顾梁汾说一个人的一生有几个十年?太长了,
记者:他又说五年。
张宝章:五年,结果他就借助他有权势的父亲干预了这件事,当然还有一些别的知识分子,一些官员也在努力,所以吴兆骞就回来了。
记者:提前从宁古塔回来了?
张宝章:而且到纳兰家作为家庭教师。像这种情况,就说明纳兰性德他对汉族知识分子,特别是对那些有才学,但是政治上没有地位的人,他是很同情,很认真地结交的。
字幕:……
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
知我者,梁汾耳。
纳兰性德《金缕曲?简梁汾,时方为吴汉槎作归计》
解说9:纳兰性德曾用这首《金缕曲》回复顾贞观,君子之约,五年兑现。那时候两位词人诗词唱和、饮醉流连的地方大多在北京西郊,也就是今天北京的海淀区,他们有时候是在纳兰家建在双榆树的桑榆别墅,有时是在海淀上庄的明府花园,更多的时候他们都在渌水亭。
串场3:渌水亭是纳兰性德的书室和著书处,也是他与诗朋文友雅集的场所。纳兰性德为什么给自己的书斋取名渌水亭,这其中有一个典故。在《二十四史》中的《南史》有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南齐有一位世家子弟名叫庾景行,自幼以孝行著称,做官之后以清贫自守,而且长相清秀俊逸,风采照人,一时为世人称道。后来庾景行被南齐当朝重臣王俭委以重任,南齐的另一位重要政治人物安陆侯萧缅知道了这个消息后,马上就给王俭写了一封贺信,信里说:“成府元僚,实难其选。庾景行泛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当时的人们把王俭的幕府比做莲花池,所以萧缅才用“泛渌水、依芙蓉”来赞美庾景行。这个典故,就是纳兰性德为自己的书斋取名渌水亭的出处,这里面显然寄托着一层深意。
解说10:陈维崧、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那个时代文坛最响亮的名字都能在咫尺之间读到了,这些文人名士相继成为渌水亭的座上客,他们谈诗论画,悠游自得。
张宝章:这些人是经常到这儿来聚会,那就是因为思想相投,思想倾向一样,虽然有的是有功名、有官位,有的就是没有,白丁,但是学问很大,所以他们经常在这儿聚会。他团结了这么一批。
记者:汉族的著名知识分子。
张宝章:汉族的有作为,有学问的大知识分子。
记者:对
张宝章:他们写的诗词在清代也是顶尖的,他们的思想的交流,艺术的交流,对当时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创造,我觉得也是很有作用。所以渌水亭可以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很值得讲一讲的这么一个地方。
解说11:三百多年前的渌水亭一定是一个可以泛绿水、依芙蓉的雅致所在,它有幸见证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领略了才子文豪、诗词唱和。三百年后的今天,渌水亭的原址究竟在哪里,却成了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记者:您主张渌水亭是在玉泉山下面,是吧,那么渌水亭到底是在哪里呢?
张宝章:就是在清代的记载,《宸桓识略》开始,一直到清代灭亡,所有的记载都是说渌水亭在玉泉山下,是明珠的别墅,没有一个例外。甚至于在同(治)光(绪)年间有一个学者,还专门到西郊找了一下,到玉泉山下找了一下这个渌水亭,没有找到,说明那时候已经没有了,他既然到城外来找,说明城里边没有。
记者:就是什刹海旁边是不存在的。
张宝章:因为什刹海当时他那个故居还是很完整,那个亭子也在,如果那个就是渌水亭,他就到那儿看就得了,就没有必要到西郊来找了。纳兰有一首诗就叫《渌水亭》,诗很简单,一看它就是在玉泉山下。这首诗说“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云。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西曛。”
记者:挺美
张宝章:它是野色、湖光。野色是什么?就是庄稼的颜色。
记者:庄稼色。
张宝章:湖光就是。
记者:瓮山泊,昆明湖?
张宝章:昆明湖,后来的昆明湖,当时的瓮山泊。所以他不可能在城里。
串场4:除顾贞观之外,与纳兰性德相交至深的还有一位著名词人,他就是朱彝尊。朱彝尊比纳兰性德年长二十六岁,两人是忘年交。在结识纳兰性德之前,朱彝尊已凭《江湖载酒集》、《静志居琴趣》两部词集在词坛扬名,纳兰性德对朱彝尊仰慕已久,两人相识后更是惺惺相惜。有一次两人同游北京西郊冯氏花园,观赏海棠,纳兰性德即兴作《浣溪沙》一首,其中“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今年。”几句让命运多舛的朱彝尊感慨良深,于是作《鹧鸪天》一首回应纳兰性德,其中两句纳兰性德最是喜欢,那就是“莫问天涯路几重。轻衫侧帽且从容。”“侧帽”,是北朝青年贵族独孤信的一则典故:独孤信姿容绝代,为世人仰慕。一天他出城打猎,回来的时候不小心被风吹歪了帽子,他急着赶路没有留心这个细节。等到第二天,满城的男子们都学独孤信的样子歪戴帽子。朱彝尊借“侧帽”的典故,用独孤信暗喻纳兰性德。后来纳兰性德刊刻了自己的第一部词集,取名就叫作《侧帽集》。彼时,纳兰性德的词作随着侧帽风流不胫而走,传唱京城,传唱全国。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