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大辽故地寻觅契丹人的前世今生(上)

2012年02月03日 10:55
来源:凤凰卫视 作者:文化大观园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正在加载中...'

(以下是2010年11月6日《文化大观园》节目播出实录)

核心提示:他们在草原上突然崛起,以风驰电掣之速,创建了显赫一时的大辽王朝,两百多年后帝王梦醒,兴衰成败转头空。

一个消失在历史中的民族,必定对应一个与祖先失去链接的现代族群

小片1:公元1120年,大辽王朝的心脏腹地“辽上京城”一片混乱。曾经被他们统辖压制的女真人带着强烈的仇恨,欲将契丹人赶尽杀绝。开国太祖阿保机的陵园,成为女真人泄恨的重要目标。这个曾经被辽朝人世代尊崇的皇家祖陵,在女真人肆意点燃的火海中,瞬间化为废墟。从此大辽王朝维系两百多年的威仪也随着这场大火丧失殆尽。五年后,大辽王朝宣告灭亡。

小片2:近千年后的今天,契丹人彻底从中华多民族大家庭中消失,试图寻找他们后裔的努力,也总是被那场灭绝性的杀戮所阻隔!契丹人,这个带着草原神秘色彩的民族到底从何而来?他的后裔又去向何方了呢?

小片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地区的城市高速公路下,有一条宽阔的河流,它就是跨越蒙古高原、辽河平原的西拉木伦河。今天,人们还亲切地将它称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母亲河,有学者考证它就是大辽王朝的发源地。

纪实:当时有一个神话传说,说一个男子乘着一匹白马沿土河而下,一个仙女乘着一个青牛驾的车顺着这个潢水而下,到了两水合流处,附近有一座山木叶山,在那下面相遇,相遇为夫妇之后,就生了八个儿子,这八个儿子成长以后,成了契丹八部。

一个消失在历史中的民族,必定对应一个与祖先失去链接的现代族群。与西拉沐伦河相对,更触动我“想找到些什么”的念头。我想有关契丹人的来历,之所以靠神话传说来代替历史,其实这与契丹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文字相关。而大辽王朝建立之后,契丹人才开始紧急造字。这就是被我们今天视为天书的契丹大字,据说当时人们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把字造了出来。当然了,这期间还有些小插曲,大字不实用,后来又造小字。大字、小字都有了,但是没多久国家也灭亡了。文字失传,后世朝代又不屑多加笔墨为异族做传,从此,契丹以及他们所兴建的大辽王朝,就成了史书上轻飘飘带过的一笔,可谓青史疏淡。但事实上,近千年后的今天,大辽故地却依然遗存下很多实实在在的契丹烙印。这些线索虽然支离破碎,却仍能拼凑出那个消逝民族的模糊身影。

小片4:任爱君,多年潜心于契丹、辽文化研究,对他而言,书斋里的求索之外,能发现一些契丹人遗留下来的蛛丝马迹更令他欣喜若狂。

纪实:这个岩画一浇,等到水稍微一干的时候,它就,就非常清晰了,这是一幅典型的辽代的剿敌力士。这个头部,眼睛,这个鼻子、口,这是这样插着腰的胳膊,这是胳膊。

小片5:荒野中残留在岩画上的契丹武士:吹胡子瞪眼,面露凶残之气。这个形象让人很容易联想起武侠小说中描写的契丹人:他们茹毛饮血,野蛮残暴,来无影去无踪!真实的契丹人果真如此么?这些辽代贵族墓葬中发现的大量壁画,描摹了契丹人的日常生活,它们也丰富了我们对契丹人的了解。

纪实:这幅壁画体现的,当时姜夔有一首诗嘛,描写契丹人狩猎场面,这两个契丹奴仆他手里架的就是著名的海东青,用海东青来搏击天鹅,像这个是,应该是它属于出行图中的一个场面,看整个场面显得气氛等等各方面,都是很匆促的这样一种形式。像手里提着带长链的罐,后面那个搬着一把椅子,像这个髡发就比较典型,它这个显示了契丹人髡发形式中的主要的一种方式。

小片6:史料记载,契丹人出现在公元四世纪,传说他们与当时统一了中原政权、建立北魏王朝的鲜卑人同源。

任:它和鲜卑民族有着直接的这个文化上的渊源、和这个血缘上的这个关系,契丹人他就是东部鲜卑宇文部的后代。宇文被慕容部吞并以后其中一部分人,被慕容部给融入到慕容部系统之内,以后就是进入,随着进入中原历史,在北魏晚期,形成北周政权,它的这个宇文部灭亡以后,一部分残余力量向北退缩,退缩到古代的松漠区域。所谓松漠五代时期和北宋时期有一句话形容,这个形容应该很形象的代表了松漠这个名字的来源,当时是一个稀疏的森林景观的草原地带,登高远望平林漠漠,被看到全是一片森林,其实这是稀疏的草原森林景观。

主持人:而且当时候的植被生态比现在好得多。

任:植被状况比现在好得多。

小片7:经过考证,松漠就是今天的赤峰地区。西拉木伦河的传说和确凿的史料最终指向了同一个方向:曾经在草原上称霸一方的契丹人,他们带着并不空白的历史,落脚到了赤峰地区忍辱偷生。

塔拉:那么它最早呢从草原上兴起呢,就一直是从事的畜牧业经济形态,它的经济形态是畜牧业经济形态,那么它所从事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呢,就是像我们现在提到的蒙古人,逐水草而居这样一种生产方式。

如今,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大量辽代墓葬不断携带着契丹人的信息出土。

字幕:2010年赤峰历史博物馆

纪实:这是契丹族所特有的一种器物,这是晚期的契丹鸡冠壶,那么早期的咱们看一下,它更显出它的特色,咱们这里有早期的鸡冠壶。这里头呢有这么两件早期的鸡冠壶,它这个鸡冠呢壶因为契丹是马背民族,他在骑马上的时候呢,他为了带、方便带一些液体,比如说水啊,酒啊,然后呢他用一种皮囊装这个东西,那么随着它定居以后,建立国家,然后呢,它就开始烧纸瓷器,来仿制这种皮囊,那么咱们看这件鸡冠壶,绿釉,它上面还带有针脚,它就仿制这个缝的皮囊这种缝制的针线,那么这里还有一件桦树皮制作的。

这就是辽代的著名的毡车,也叫西车。主要是根据这幅壁画的真人大小和这个比例,复原的这个毡车,这车驾车的一般是驼,用骆驼。所以非常高大,像车辕部位,它上面都有棚,车棚,车厢部位也有棚,后面呢那个尾箱部位非常特殊,然后往后看,那这个车轮非常巨大,这是易于沙地移动的,而且契丹人对他的车子的使用啊,据北宋出使辽朝的使臣记载,它有一种特殊的方法,一般渡河是用船,他说契丹人有一种独特的方法他用车渡河。大约说用车渡河,可能就是这种车,水再一深的话,可能像驼啊、马一类的都能够游过去,但这个车它也能够在河上就漂移着在畜类的牵引下就能过去。

契丹的逐渐崛起经历了五六百年的发展时间

小片1:四世纪末,隐匿于赤峰地区的鲜卑人,正式将自己的部落改名为契丹。北魏时期,他们发展成了八个部落,八部落之间互不管辖,各部独立地和北魏政权保持着朝贡关系。

主持人:契丹是现在我们根据当时候的这个他们自称的一个音,然后保留下来的两个汉字。

任:对,他自称的部落名号,保存下来的汉字的形势。

主持人:叫什么意思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任:现在对它语意的研究,现在已经是很难找到确切的这种汉译了。

对。

小片2:但是有学者破译,契丹有“铁一样坚硬”之意。今天从契丹人的墓葬文物中,我们依然能感觉到这个民族的“刚硬”性格!他们有极强的尚武精神!

纪实:

那么这一部分呢,就是辽代的马具,它对这个马非常地推崇,所以说马身上的这些装备啊,也做得非常的精美,你像这个马鞍比现在的马鞍要大,那就说明呢他坐上去以后呢,就非常地舒适。他这装饰马身上这些鞍子,以及马镫,和这些球带上呢,不光使用这些铜的,而且有金的,有银的,有铜的,有玉石的,

小片3:当时隐匿在赤峰地区的契丹人,是怎样从一个弱小而孤立的部落成长为草原一霸的呢?

主持人:那么它后来崛起啊,成为蒙古高原地区啊,特别是东部地区的一个主体民族大概是什么时候。

任:它逐渐崛起啊,它经历了五六百年的发展时间,我觉得这个时间对于契丹人而言意义最为重大的,一个是它亲自经历了这个突厥汗国,回鹘汗国的兴旺,而且这两个汗国都曾经把契丹部落作为自己的统治对象,来进行过统治。

小片4:突厥汗国、回鹘汗国是在唐朝初年,与契丹民族共同存在于北方草原的少数民族政权,起初契丹族处于这些政权的下风,他们像是随风倒的草芥,哪个政权强大就依附在哪里。

但是这样的生活终究卑微,契丹人开始从内部调整,企图自我壮大!

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唐朝初年,契丹八个部落不再是初期松散的状态,他们开始拧成一股力量,初步形成了部落联盟的局面。盟主是在选举中产生,任期三年,到期改选。起初,大贺氏家族成员为部落之首,在盟长的带领下,当时的契丹人辗转臣服于唐朝、突厥、回鹘政权之间。唐太宗贞观之治以后,大贺氏家族瓦解,遥辇氏取代大贺氏。面对草原部落、中原政权的变更,始终在夹缝中生存的契丹人,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机会!

小片5:公元755年,唐玄宗时期,一场由胡人发动的安史之乱,将大唐王朝由兴盛的顶峰拉了下来。与此同时,周边的突厥汗国、回鹘汗国也覆亡了。此时的契丹人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重要时机!

主持人:好像这个安史之乱是给了它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历史契机,当时候安禄山、史思明他们唐朝的主要的一些军队,就是在现在的这个吉辽这一带,对不对啊,对它是一个很大的一个压迫,然后安史之乱以后,这个唐朝的所有的军队全部撤离这个地方以后,它这里变成一个政治军事真空了。

任:对,而且在安禄山时期,它经常数次以大军来攻击契丹部落,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形成藩镇割据,没有力量再对它进行攻击,所以来自中原政权政治上、军事上的压力它没有了,但是它能保留一个就是经济上的这种交流,还是有的。它继续维持着和唐朝政府的这种朝贡的关系,和幽州藩镇政权的这种经济上的联系,等到这个回鹘汗国也就是黠戛斯部落,击灭回鹘汗国以后,因为黠戛斯西迫这个回鹘王庭以后,这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以后,它又获得了一次重要的这个发展契机,回鹘汗国又四分五裂了。对,草原地区没有真正的霸主出现,所以草原地区有一个世纪多的、这样的时间。一种政治上真空状态,所以在这种真空的局面下,它获得了一个发展的重大的发展机遇。

小片6:公元907年漠北草原上,一个替契丹联盟立下汉马功劳的年轻人,拂去战马扬起的尘沙,露出了他神勇的面容。

主持人:我们知道草原的部落崛起啊,一般都和一个英雄人物有关系,一定要出一个这样的英雄人物,然后才能把四分五裂的这个部落然后统一起来,那么在契丹的这个历史上头,这样的一个英雄人物,是不是就是耶律阿保机。

任:这个耶律阿保机应该说就是时逢其遇的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的出现标志着契丹部落社会的转变,标志着北方政治格局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古代政治割据局面的一个重大的变化。

小片7:史书记载耶律阿保机身高九尺,能拉三百斤重量的弓!他不仅英勇善战,而且还足智多谋。

任:马克思曾经引用,借助黑格尔说过一句话,他说同样的历史事件,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可能是以悲剧的形式出现,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可能是以喜剧的形式出现,都同样展现给人看,像阿保机这样一个人,作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我们可以以另一个重大的历史人物来做一个比对,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我们都知道,在他获得这个可汗的权利以后,他和那个通天巫阔阔初之间有一次强烈的这种斗争。铲除阔阔初集团以后他是集汗权和神权于一身,辽朝时留下的这个史料是经过元朝人的手修订的,辽史是现存24史中最为简陋的一个,但是从辽史中对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研究,我们同样可以发现这样一条线索,就是他的崛起,史书记载是以和平演变的方式,也就是禅让制的这种方式,他把遥辇氏的这个汗权夺取过来了,夺取这个汗权以后,整个争夺的过程,他也利用一个神权,神速姑,对,这个大巫师。

主持人:一个大萨满。

小片8:辽国初期,是人神共处的年代。阿保机开始利用当时部落的大巫师神速姑,人为编制了一个“神授国柄”的舆论,这个舆论为阿保机登上汗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后来神速姑势力崛起并起叛乱之意,阿保机则诛杀了神速姑,从此他将自己打扮成一尊部落社会的大神。凡是有关宗教信仰的至上权威,绝不假手他人而是亲自操作。阿保机的铁腕和策略使得他获得了军权与神权统一的至高地位。

任:他在907年继契丹可汗位,916年正式是把可汗更名为皇帝,在918年他建立的是皇都,就是上京城的前身。

主持人:这个上京城的前身,就是在我们现在的巴左。

任:就是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那个古城遗址。

小片9:巴林左旗,辽上京故地。今天的中央大街还有契丹、辽上京命名的街道,但是除了两座古塔之外,这里已经没有辽代遗留下的古建筑了。

纪实:这是辽上京南塔,它建于辽代早期,那么这个塔呢,它塔高是25米。整个是密檐塔,七层密檐,那么塔身呢雕有很多石质的佛像。那么还有呢,道教的仙人造像。

小片10:这座看起来同汉地风格如此接近的宝塔,顷刻间打破了我们的想象:一个草原民族政权所建立的都城怎么竟与我们熟悉的汉地王朝如此接近?一个靠劫掠、快马立刀称霸的少数民族帝国,竟将本民族之外的文化拿来即用得如此坦荡不拘呢?

从南塔向低处俯瞰,就是大辽王朝的国都所在地----辽上京遗址。这个空旷得只剩下现代人立起的标志性建筑碑的黄土坡,就是大辽王朝的政治权利中心之一。其实,从一个游牧民族领袖下令建都城和定居点的一刻开始,就宣告了契丹帝国将不再像随风吹拂的草芥!

纪实:今天这风啊,应该到六级了吧?有了,有六级了,石头子都起来了。这个大土堆原来是上京的一个什么建筑?这是大内,皇城大内的位置。现在看的那个位置,那边就是城墙么?北墙。

小片11:内蒙古博物馆塔拉馆长,曾经负责勘探辽上京遗址,经过仔细调查研究,他对辽上京过去的建筑、布局,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塔拉:从现在我们的考古调查,我在辽上京做的考古钻探和试掘来看的话,它应该是主要是仿造唐代的建城风格,那种里坊制度,像长安城和洛阳城,用街道隔开一个区一个区,这样很方整的这样一个城市建筑。另外呢,每个建筑形制呢,它叫的一些门和一些殿都和中原有关系,应该是有的原封不动就搬过来了。

主持人:那么这种建筑,特别是像一些宫殿,是不是也跟我们中原的宫殿一样,也是这种我们很熟悉的这种形式呢?

A:大屋顶,因为这个在,我们在调查当中就发现了很多这样的建筑构建,琉璃瓦的建筑构建,柱础的建筑构建,它已经完全是把这个汉文化的宫殿遗址,就直接搬过来了,在这建设,但是呢我说有两种文化的因素呢,它在辽上京呢,它有很大的区域呢,是没有任何建筑痕迹。

主持人:整个就是留下一片空地。

A:空地,在它的西北角,东北角,东北角,是很大的一片空地,那么这片空地干什么的,为什么这个城里到处都是建筑台基呢,这边是空地呢?就应该推断它还在保留着它的民族习性,就是毡帐,蒙古包,就是那片地是留来建毡帐的!建毡帐的,这个在我们后期的考古挖掘当中,就是晚的,跟辽不一样的城址的,原来城址也是这种现象,它在城的一面留出一片很大、很宽的地方来,那么辽上京就是这么样一个现象。

主持人:我听他们有一些研究辽史的学者说,其实像耶律阿保机在上京里头,他可能不一定住在那种像汉代的,汉人的那种宫殿里头,他很可能还是在那个东北角最高的那个山坡上头,还是住在毡帐里头。

A:对,对,他留了很大的空地就是这样的,我们经过钻探的发现,它并不是没有人为的建筑痕迹,但是它有很薄的人的这种踩踏面,那么这个就和我们现代的蒙古包,建扎一段时间在这生活一段时间搬走以后,留出一个硬面是一样的,它这个整个一个面积很大的一个踩踏面。

在寒冷的冬季,行走在辽上京都城遗址,大风扬起的飞沙遮住了人的双眼。苍天与大地相连,只是中间不见当年盛极一时的大辽王都的巍峨宫殿。回想千年之前,那个草原苍狼一般的人物,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怎样一个智慧与野心并驾齐驱之人?作为开国皇帝,他将如何带领这个突然崛起的帝国朝往一个正确的方向?契丹人应该庆幸,这个三十多岁的年轻领袖,确实有着超越常人的眼界和胸襟!任用汉人谋士,改革制度,建造城郭,奠定农业基础。种种大刀阔斧的改革,目标直指一个靶心:自我强大!

大辽王朝民族众多,实际上是因俗而治

小片1:事实上,阿保机建国后,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妥善处理契丹与汉民族的关系。阿保机当年所采用的策略,至今还被政治家所称道。

主持人:说起来实际上是个辽国大契丹国,它本身在它统治的地域中间各就种民族都有,契丹民族只不过是统治民族,是吧?它有大量的从中原包括从山西、河北这边掳掠来的汉族人口,然后在这里也有周边的其它的一些民族在这个地方,当然它主要的这个关系是和汉族的关系,它主要的文化是和汉族交往的文化,对,对。所以他很早就根据这种情况,他制定的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文化,就是一种一国两制一国多制的。是吧?

任:这个还不能简单地说一国两制,它实际上就是因俗而治,因俗而治更多。因为在这个辽太祖建立专制主义政权之前,也就是说唐朝藩镇割据局面形成以后,藩镇之间它经常要争斗,所以赋税丰富严重,许许多多的幽州等等的、河北地区的一些人口,它就不断向北方草原地区逃亡,逃亡到那里以后啊,相对的赋税等等比较轻。以前把这些汉人就都视为说是契丹人的奴隶,其实在契丹人他那里肯定不是奴隶,如果他的生活状况比在幽州藩镇或者河北藩镇生活更艰苦的话,他就不会往那里跑,所以另外一种就是战争的形式掳掠,所以在阿保机916年正式改成皇帝的时候大量的汉族人口存在,大量汉族人口存在,在他的整个控制区域里就两种经济生产方式,一个是游牧的一个是农耕的。

小片2:阿保机高瞻远瞩,将一个单一的游牧民族,拓展成一个具有农耕地域、商贸体系完整的帝国,契丹人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唐朝面对这个日益崛起的民族,也开始改变策略,试图把一些公主嫁过来和亲,从此缓解契丹人对他们的威胁。唐朝的这种策略,又带来了双方文化融合的契机!

纪实:

刘冰:那么这里展示的是辽代三彩器,那么辽代三彩器,它是在唐代三彩器的基础上,经过发展创新而创制出来的,那么辽代三彩器它烧制时间也比较早,在辽代早期的时候就已经烧制出来了,它和唐代三彩器还有一定的区别,那么唐代三彩器呢就是色彩比较丰富,但是辽代三彩器呢,它只有黄绿和白三种颜色,那么颜色呢比较素雅清新,它的器形也不是特别大,那么主要有盘,壶,海棠盘,以及这种罐,主要是这类器物。

那么这个颜色确实是显得比较淡雅,它缺少了蓝色,缺少了发红的这种颜色,一般呢认为它是草原色彩,黄,白,绿,主要是这三种颜色。

主持人:我们经常有时候说唐风辽韵,唐风辽韵。我们确实也看到就是中原的宋的这个政权、它的文化,和唐的文化的直接的联系,至少在形态上头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反而在北方地区的辽国我们却看到大量的和唐的文化直接一脉相传的东西。

任:从唐朝建立开始,契丹人就与唐朝政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唐朝文化也不是突兀的一种历史文化,它有以前的历史根基,实际上是北魏一直到这个隋朝,这一线历史贯穿着,像契丹人是和北魏王朝几乎是同步开始出现的,这一套文化系统文化根脉,我们说唐代文化,鲁迅不是说唐文化有浓重的胡风吗,胡气,它这种胡气就是鲜卑,鲜卑文化这种特色,我们都知道李唐王氏,它不是正宗的汉族的这个李氏家族,虽然他冒名顶替是陇西李氏,但是正宗的是鲜卑人,所以唐朝很开放,契丹人也很开放,游牧民族它是有时候,追名逐利,尤其逐利这种特点上很明显。

主持人:好东西拿来就是了,他很开放。对对,拿过来抢来就是了。

任:那农耕民族呢,他似乎是更讲究仁义礼智信,但是它不开放,它固步自封,所以唐代的这种文化的影响,对于契丹人,大约也恰恰是在于它这种开放性,而且这种影响往往不是,许多情况下不是被动的,这个唐朝对它的直接奴役,也就是太宗,还有这个高宗时期,到了唐玄宗时期他已经控制不了契丹这八部了,所以它应该不是一种被动的这种影响,应该是主动的汲取的方式,所以这种影响应该是一种互动方式的。

小片5:仅仅二十多年的时间,契丹民族在他们至高无上君王阿保机的引领下,声名远扬。当时在亚洲地域范围内,人们只把契丹当作中国。

串场4:公元924年6月的一天,耶律阿保机召来皇后、皇太子、大元帅及诸部头领等人,向所有人说了一番半神半人的神秘偈语。他首先解密自己能够横空出世、成为一代伟人的因由:“每当圣主明王降临在人世间,应当是万年一遇的机会,我就是向上承受天命,向下统帅群生的圣主明王。每次征行皆奉行天意,所以每次行动的机谋虽然在我自己,但取舍总蒙托上苍之神。”正当群臣准备呼喊吾皇圣明、吾皇万岁之时,耶律阿保机却宣布自己将要死去,“升天与降世是有日期的,逝去与来世的日期由我控制;我作为众国之王,岂是凡夫俗骨?三年之后,在初秋之际,必是我的死期。”听完阿保机这番话,现场的所有人都云里雾里,但令人惊讶的是,三年之后,阿保机的这番话竟然应验了。

字幕:2010年巴林左旗辽祖陵

小片6:公元928年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病逝,享年55岁,他长眠在巴林左旗祖山中的一个山谷里。从汉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片绝佳的风水宝地!

纪实:任先生您看,我们走进来以后,从这个黑龙门走进来以后,就是完全是一个封闭的一个环境。对吧?是一个椭圆形的封闭环境,特别地使我想起这种,像人类子宫这样的,那选择这样一个地点、这种风水学说它其实是道家的。

任:应该是道教的,它整个这墓地里,按照这个前有照、后有靠这种形式,整个这个圆形的,像一个大大的椅子圈,比这个椅子圈规模还宏大。

主持人:对啊,也可以看作是一把大椅子。

任:这个现在看到古代讲究堪舆术,这是应该是天造地设、比较优越的一种环境,对,天造地设,你在中原的那些帝陵里头,都没有看过这么天造地设的一个好的环境。

小片7:近些年,内蒙古考古所对祖陵进行了一些局部挖掘,发现陵区当时有很多大型建筑。

主持人:塔院长,我们现在进到这个阿保机的这个祖陵里头,你看,看到这种大的石柱础心里头就很激动,肯定这个地方当时的建筑非常的高大。

塔拉:对,从这个柱础的,它的这个圈上看,这个柱子起码是很粗的了,它这个圈里边,进来以后就,王老师我们可以看到很宽阔的一个地方,它的四面全部是山,全部围起来,从门进来很窄的一个门,进来全部是环绕的山,就是刚才我们提到这个山的缺口部分,都有人工加工的痕迹。都有堆过,把它封齐了,堆平了,整个把这个陵区就围起来了,三十多处这种的人工痕迹,那像这样的建筑遗址呢我们这几年在这里边,一共发掘了几处了。

小片8:如今散落在山谷中的残墙断瓦,似乎在述说这里曾经恢宏而又惨遭损毁的命运!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寝是否经过搅扰呢?在当地文博工作者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阿保机所在的墓地。

纪实:

这就是那个祖陵的封土堆,它这个封土非常大,因为就是一座山,它的后边呢,估计就像那边那个悬崖峭壁似的,应该是,那半座山,把这个地宫就修在这个山里头,凿进去,凿进去以后,封土就在外边一圈,就把这个土又堆出半个山头来。

主持人:就把这个等于把这个墓室门整个给堵住了,堵住,然后再堆出来这么大一个山。

A:就形成一个圆形的山头。

主持人:像宝顶。

就是后来说的宝顶一样,因为它这个从这个往上看,能看得出来它都是一层石头、一层封土,它都是一层层往里做出来的。夯起来的。

小片9:这是考古工作者在阿保机陵寝周围发现的石翁仲和石狗,这些守护墓主人不受搅扰的奴仆,已经残破不堪,它们似乎是受到了严重的人为损毁。可见,黄泉之下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似乎并未获得永久的安宁。那么在他身后的岁月里,契丹帝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契丹 大辽 女真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